近期,電解液添加劑市場掀起價格風暴,碳酸亞乙烯酯(VC)價格持續攀升,成為行業焦點。數據顯示,VC價格自11月初的每噸6萬元一路飆升,至11月20日已達每噸23.5萬元,短短十余天漲幅高達267%。這一漲勢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相關企業股價也隨之劇烈波動,其中行業龍頭華盛鋰電股價在短期內大幅上漲近200%,隨后又出現回調。
本輪VC價格飆漲的背后,是供需關系的階段性失衡。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市場保持增長態勢,同時儲能市場爆發超出預期。儲能電池多采用磷酸鐵鋰電池,而VC對提升該類電池的首效和循環性能效果顯著,因此在磷酸鐵鋰電池中的添加比例較高,導致對VC的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VC行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產能出清,新增產能釋放和舊產能復產均需要一定時間,短期內供給難以滿足需求,從而形成了供需錯配的局面。
據產業反饋,由于VC缺貨,部分下游客戶已進駐廠商要貨。招商證券研報指出,VC在鋰電池成本中的占比不到1%,下游客戶對其價格上漲的接受度較高。產能方面,新建產能周期約12個月,老舊閑置產線復工需3至4個月,短期內供給缺口難以快速填補,因此本輪漲勢有望持續至明年。
作為國內較早進入VC領域的企業,華盛鋰電在此輪漲價中迎來轉機。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建立了國內首條電子級VC生產線,并于2006年將其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還主導起草了VC國家標準。目前,華盛鋰電的VC與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總產能已達年產1.4萬噸,穩居行業前列。公司正在推進“年產6萬噸VC項目(一期3萬噸)”的建設,產能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盡管前三季度VC價格低迷,但此次漲價尚未直接反映在華盛鋰電的業績中。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29%,達到5.39億元,但歸母凈利潤仍虧損1.03億元,虧損幅度有所收窄。毛利率為-2.31%,雖仍為負值,但同比提升18.38個百分點。公司表示,毛利率改善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措施的實施。對于VC訂單,公司稱此前訂單按協議價格銷售,新訂單則隨行就市。結合行業供給情況,預計VC價格將在明年上半年維持高位,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從第四季度起逐步改善,真正的盈利釋放或將在明年實現。
目前,華盛鋰電的收入仍高度依賴電解液添加劑VC和FEC。今年上半年,這兩款產品的收入占比合計達94.55%。受添加劑價格波動影響,公司業績近年來起伏較大。為降低單一產品依賴風險,公司近年來積極布局新產品,選擇負極材料作為突破口。盡管負極材料與電解液添加劑技術差異較大,但公司表示,VC在鋰電池初次充放電中會在負極表面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膜),兩者存在一定關聯性,公司一直在儲備負極技術。
華盛鋰電計劃建設20萬噸負極產能。2022年,公司與控股子公司合資設立江蘇華盛聯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作為負極材料業務的核心平臺;2023年,啟動“年產20萬噸低能耗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建設;今年,一期5萬噸產能已進入試生產和客戶評價階段。然而,負極材料市場競爭激烈且行業集中度較高。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負極材料行業CR6已提升至78%,頭部企業如貝特瑞、杉杉股份的產能均超過50萬噸/年。即使華盛鋰電20萬噸產能完全釋放,在規模上仍處于劣勢。
為提升競爭力,華盛鋰電在傳統石墨負極外,還攜手武漢大學研發新型“硅碳負極”。該產品具有高比容量的優勢,但硅碳負極的體積膨脹問題是一大挑戰。公司通過熔鹽活化多孔炭載體和碳包覆層技術,有效抑制了硅顆粒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膨脹,減少了電解液消耗,提高了首效,同時增強了負極導電性。公司表示,其硅碳負極已達到市場需求標準,正在推進產業化進程。
除負極材料外,華盛鋰電還布局了固態電解質等多項新產品。公司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透露,已完成多種固態/半固態電池適配材料的實驗室試制,包括半固態電解質添加劑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鋰、高純硫化鋰、新型硅碳負極、單壁納米管導電劑等。不過,這些新產品距離規模化量產仍有一定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