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美國媒體對中國航天任務發表了不實報道,引發關注。這些報道中存在多處與事實不符的內容,對中國航天活動進行了錯誤解讀。
美媒聲稱神舟21號3位航天員“滯留”太空,這一說法毫無根據。神舟21號航天員張陸、武飛、張洪章于2025年11月1日進駐中國空間站,計劃執行約6個月的任務,目前只是剛開始工作,并非因意外無法返回。所謂“滯留”是對正常任務的錯誤表述。
美媒還稱神舟21號航天員“被困”中國空間站,且沒有安全返回地球的方式,若空間站再遭空間碎片撞擊,航天員將無法安全返回。這種說法嚴重失實。中國空間站具備完善的防護措施,重要艙段都安裝了空間碎片防撞裝置。此前航天員多次出艙作業,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進行相關防護工作。中國空間站曾兩次主動避讓美國衛星,對于較大的空間碎片,也能通過主動避讓來躲避,其安全保障能力遠超美媒想象。
在救援策略方面,美媒指責中國太空協議存在潛在缺陷,稱中國空間站體積小,無法同時安全支持6位航天員工作。實際上,中國空間站雖體積只有國際空間站的五分之一,但配備了6個床位,物資準備充分。天舟貨運飛船一次就能運送數月所需的物資,完全能滿足航天員需求。此前六位宇航員共同在軌工作時,還發布了相關視頻,有力地粉碎了這些不實猜測。
關于神舟20號和21號飛船的使用安排,美媒也有誤解。神舟20號3位航天員之所以乘坐神舟21號返回,是因為神舟20號和21號飛船狀態一致,且神舟20號乘組針對神舟21號飛船進行過訓練,比經過儀表優化改進的神舟22號更熟悉。神舟22號無人飛行,不僅會攜帶航天員生活物品,還會攜帶大量空間站設備設施,并非因無法容納六人而如此安排。
神舟20號3位航天員結束任務安全回家,創造了最長在軌時間達兩百多天的紀錄,同時4只太空鼠也需一同返回。神舟22號不載人上行,是為神舟21號3位航天員返回做準備。
美媒還通過中國禁航通知猜測神舟22號發射時間,但目前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并未公開發布具體發射時間。與國際空間站相比,中國航天任務效率更高。神舟20號3人乘組在空間站停留9天完成救援,而國際空間站曾讓兩位宇航員8天的任務變成286天,且其設備老舊,航天員隨時可能需緊急撤離。
值得一提的是,夢舟一號載人飛船計劃于2026年進行無人首飛實驗。該飛船性能更優,可乘坐7位航天員前往空間站,且具備重復使用功能,能降低發射成本,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