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近日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達到1131億元,同比增長22.3%,連續四個季度突破千億大關。經調整凈利潤達11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0.9%,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成績不僅展現了小米核心業務的穩健增長,更凸顯了創新業務對整體業績的強勁拉動作用。
在傳統核心業務方面,小米手機與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分部表現亮眼。該季度收入達841億元,其中智能手機業務貢獻460億元,全球出貨量達4330萬臺,連續九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在國內市場,小米手機連續六個季度位列中國大陸前二;在國際市場,則在57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三。特別是在中東和歐洲市場,小米手機市占率分別達到16.9%和20.9%,顯示出強勁的全球化競爭力。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5.6%,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突破10億臺,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設備的用戶數達2160萬,同比增長26.1%。小米可穿戴腕帶設備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TWS產品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智能生態領域的領先地位。
互聯網服務業務同樣表現不俗,季度收入達94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達33億元,同比增長19.1%,在整體互聯網收入中占比高達34.9%,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成績不僅為小米在海外市場的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彰顯了其全球化生態布局的成效。
創新業務板塊成為小米本季度業績增長的最大亮點。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達29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99%,其中汽車業務單季交付量首次突破10萬臺。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超過26萬臺,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透露,本月底即可提前完成全年銷售35萬輛的目標。創新業務對整體收入增長的貢獻度顯著提升,從去年四季度的15.32%躍升至今年三季度的25.64%,增加了超過10個百分點。
小米在高端市場的突破同樣引人注目。最新發布的小米17系列開售僅五天銷量即突破100萬臺,11月初銷量突破200萬,比上一代產品突破關鍵階段所需時間更短。在中國大陸4000元-6000元高端價位段,小米17系列市占率達18.9%,同比提升5.6個百分點。高配、頂配機型成為增長主要推動力,Pro和Pro Max兩款高端機型銷量占比仍超過80%。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報告指出,在iPhone 17系列熱銷帶動蘋果在華銷量激增的同時,小米17系列憑借產品競爭力脫穎而出,顯示出其在高端市場的強勁實力。
IoT業務的高端化驅動效應同樣明顯。小米大家電堅持核心器件自研、全渠道運營和“拆送裝”一體化服務,不參與行業價格內卷。今年10月投產的武漢光谷智能家電工廠每6.5秒即可下線一臺小米空調,完成了“設計、研發、生產、驗證”的產業閉環,為高端化奠定了質量和可控基礎。智能汽車業務從一開始便定位于高端市場,第三季度收入達283億元,交付量超過10萬輛。財報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的ASP(平均售價)由去年三季度的每輛238650元上升至260053元,實現銷量和單車收入的雙重增長。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小米智能汽車已陸續在西班牙、法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亮相,引發當地用戶、媒體和車企的廣泛關注。今年3月,第一家小米之家在東京埼玉市開業,吸引大量日本用戶關注小米手機和互聯生態。11月,盧偉冰到訪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小米之家,稱門店表現優異,開業第一個月即實現盈利。截至今年三季度,海外已有約300家小米之家開業,新零售重點開拓東南亞、港澳臺及日韓、歐洲三大市場。其中,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市場已實現模式跑通,單店盈利表現良好。小米計劃未來五年將海外小米之家數量增至1萬家,相當于在海外市場再造一個小米。
研發投入是小米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今年前三季度,小米累計研發投入達235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預計全年投入將超過30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研發投入91億元,同比增長52.1%。今年5月,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宣布未來五年計劃投入2000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研發,推動公司從互聯網企業向硬核科技公司轉型。第三季度,小米正式推出全新一代操作系統澎湃OS 3,基礎體驗、功能體驗和AI體驗全面升級,進一步強化“人車家全生態”的協同能力。同時,小米還推出了Xiaomi-MiMo-Audio語音開源大模型,在語音領域首次實現基于ICL的少樣本泛化,并與此前發布的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形成完整模型矩陣,為“人車家全生態”的智能化體驗升級奠定基礎。
在專利技術方面,小米今年上半年在5G標準必要專利申請量達4876族,超越OPPO成為國產第一。在歐洲市場,小米的“多頻段動態調諧”專利成功促使愛立信修改基站技術標準。浦銀國際在研報中強調,小米堅持投入底層技術,包括芯片、系統等,為公司構建競爭壁壘,奠定長周期成長基礎。盡管外界曾質疑小米缺乏核心技術、增長見頂,但小米17系列、小米汽車和大家電的成功已充分證明其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站在千億營收的新起點,小米正通過持續加碼研發投入,全力攻堅硬核技術,為未來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