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浪潮正對內存芯片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供應鏈緊張局勢持續加劇,推動價格不斷攀升且短期內難以緩解。根據權威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GenAI的內存解決方案》雙周報告,內存芯片價格預計將在2026年第二季度前較當前水平再上漲約50%,這一預測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存儲器市場價格波動已顯著傳導至消費電子終端領域,智能手機行業首當其沖。中國安卓陣營廠商普遍面臨新機定價壓力,而蘋果iPhone系列受影響程度相對有限。市場數據顯示,作為移動設備核心組件的LPDDR內存價格漲幅尤為突出,三星LPDDR 4X芯片今年經歷兩輪調價,從每顆6美元飆升至25美元,漲幅超過300%。更先進的LPDDR 5系列價格走勢類似,11月甚至出現供應商暫停報價的特殊情況。
當前內存市場已完全轉向賣方主導格局。傳統按季度規劃的采購模式被徹底打破,部分手機廠商訂單遭直接削減。某中國存儲器企業高管透露:"現在采購決策取決于三星、SK海力士的供貨能力,而非終端廠商的需求規劃。"紅魔游戲手機產品負責人姜超證實,近期團隊正全力協調供應鏈保障物料供應。
成本壓力迫使中國手機廠商調整定價策略。小米10月底發布的Redmi K90標準版起售價2599元,較前代產品上漲300元,引發市場熱議。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公開表示存儲芯片漲價幅度超出預期,創始人雷軍也坦言成本壓力巨大。盡管如此,主流廠商庫存水平普遍偏低,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DRAM庫存周期不足兩個月,部分型號甚至低于三周,停產將直接導致市場份額流失,提價成為唯一可行方案。
行業分析指出,內存成本激增將重塑手機價格體系:高端旗艦機型可能延續漲價趨勢,中端產品漲幅相對溫和,而入門級產品面臨嚴峻挑戰。由于缺乏成本優化空間,部分廠商或將削減產品線并控制出貨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iPhone的定價策略展現出更強韌性。數據顯示,iPhone 17 Pro Max的1TB與2TB版本價差達4000元,內存容量翻倍帶來的溢價空間是安卓陣營的兩倍以上,且消費者接受度持續保持高位。
高級分析師Ivan Lam指出,智能手機物料清單(BOM)成本顯著上升,部分機型漲幅可能達到15%。這種成本壓力將主要沖擊中高端市場,廠商要么壓縮利潤空間,要么犧牲銷量增長,甚至可能同時面臨雙重困境。隨著主要內存供應商持續擴大AI數據中心芯片產能,消費電子領域的供應鏈緊張局勢預計將持續至2026年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