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聚焦智能座艙未來設計的行業盛事迎來關鍵節點——2025 JoySpace均勝電子智能座艙設計大賽復賽評審圓滿收官,12支頂尖團隊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正式開啟終極對決的征程。作為智能座艙生態領域的標桿企業,均勝電子通過此次賽事搭建創新平臺,旨在挖掘行業新生力量,探索未來出行空間的無限可能。
入圍名單呈現鮮明的跨界融合特征,既有獨立設計師的先鋒探索,也有高校學子的學術創新。獨立設計師朱營憑借突破性設計理念成為唯一入選的個人代表,其作品以獨特的交互邏輯引發評委關注。高校陣營則展現出強大的集體創造力:燕山大學宋昊團隊、湖北工業大學謝雨團隊等10支學生隊伍,通過融合人機工程學、材料科學與藝術美學,提交了兼具功能性與未來感的座艙設計方案。西南交通大學單雨玥團隊提出的模塊化座艙概念,吉林大學王簡團隊探索的沉浸式光影系統,均展現出年輕一代對智能出行的深度思考。
評審專家指出,本屆賽事作品呈現三大顯著趨勢:一是技術集成度顯著提升,多支團隊將AR/VR、生物識別、AI語音交互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座艙設計;二是人性化考量成為核心指標,從兒童安全座椅的智能監測到老年用戶的適老化改造,設計細節處處體現人文關懷;三是可持續理念貫穿創作全程,可降解材料的應用與能源循環系統的設計成為重要評分維度。這些特點折射出行業正從技術驅動轉向用戶價值驅動的轉型方向。
隨著12強名單的公布,賽事進入最終沖刺階段。根據規則,晉級團隊將獲得均勝電子提供的原型開發支持,包括3D打印設備、仿真測試平臺及工程師技術指導。決賽階段將增設用戶體驗測試環節,真實駕乘者的反饋數據將成為重要評審依據。這種"技術驗證+市場檢驗"的雙軌制評審模式,確保最終勝出方案既具備技術前瞻性,又能切實解決用戶痛點。
這場設計盛宴不僅關乎競賽名次,更承載著推動行業革新的使命。均勝電子相關負責人透露,優秀作品有望納入企業研發管線,部分創新模塊或將在2026年量產車型中實現技術轉化。隨著智能座艙從單一駕駛空間進化為"第三生活空間",這場匯聚產學研多方智慧的創意碰撞,正在重新定義人車關系的未來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