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車在北京雁棲湖舉辦了一場為期三天的秋季閉門戰略會議,聚焦當前市場挑戰展開深度研討。據多位參會產業人士透露,理想內部在此次會議中形成關鍵共識:對小米汽車的競爭實力存在嚴重低估。這一戰略誤判直接推動理想對產品研發與市場策略啟動全面調整。

理想管理層在會上坦言,小米SU7的市場表現遠超預期。這款車型不僅實現快速產品落地,更展現出強大的市場號召力,直接加劇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烈度。盡管行業此前普遍認為小米“入場時機較晚”,但其連續打造爆款車型的能力,使其迅速成為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數據顯示,小米SU7上市后迅速獲得市場認可,訂單量持續攀升。
理想當前正面臨嚴峻的市場壓力。其增程式車型L系列銷量已從月銷5萬輛的峰值大幅下滑至2萬輛左右,陷入多品牌圍攻的困境。同時,純電車型i8和i6自發布以來,便遭遇蔚來ES8、樂道L90、問界M8及小米SU7等車型的直接競爭,市場處境被動。特別是小米SU7的強勢表現,進一步壓縮了理想的市場空間。
為扭轉不利局面,理想決定徹底改變發展節奏。核心措施之一是將平臺技術迭代周期從四年縮短至兩年,并在供應鏈大會上呼吁合作伙伴協同提速。產品策略方面,理想開始轉變思路。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創始人李想此前對“堆配置”持保留態度,但現已調整為“該卷就卷”,強調“無法讓用戶驚艷的產品就不應推出”。這一轉變體現在具體車型上:i8上市后迅速調整配置,i6則采用單一配置策略追求極致體驗,回歸理想擅長的“單品爆款”模式。

在組織架構層面,理想計劃成立獨立的研發技術一級架構體系,以提升決策效率與創新速度。這一模式借鑒了小米汽車的架構部設計,旨在通過扁平化管理加速技術落地。業內人士分析,此舉表明理想正通過內部改革應對小米等新勢力的沖擊,試圖在純電賽道重新建立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