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其核心亮點不僅在于312億元的營收規模,更在于AI業務首次以獨立維度呈現的詳細數據。這份被業界視為"AI戰略里程碑"的財報,標志著這家互聯網巨頭正式進入AI驅動增長的全新階段。
財報顯示,百度核心業務中AI相關收入占比已接近40%,同比增長超50%。其中AI云服務收入增長33%,AI應用板塊貢獻26億元,而AI原生在線營銷服務更以262%的增速達到28億元。這種結構性轉變背后,是公司自2023年啟動的"AI內化"戰略進入收獲期——通過將AI技術深度融入產品基因,而非簡單疊加功能,實現了從技術工具到業務引擎的質變。
在用戶端,百度搜索完成十年來最大規模改造,70%的移動搜索結果頁已包含AI生成內容。文庫與網盤聯合推出的GenFlow智能體平臺,經過三次迭代后活躍用戶突破2000萬,成為全球最大的通用智能體平臺。這些改造直接帶動商業化進程:數字人直播帶貨在雙11期間實現GMV同比激增91%,商家智能體使旅游業訂單轉化率提升30%,教育行業線索成本降低30%。
企業服務領域同樣亮點紛呈。智能體研發平臺"百度伐謀"上線首日即吸引超千家企業測試,智能云推出的AI數字員工覆蓋七大業務場景,服務金融、汽車等行業數千家客戶。自動駕駛業務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蘿卜快跑三季度完成310萬次出行服務,10月每周全無人訂單超25萬單,累計服務量突破1700萬次,穩居全球首位。
支撐這場變革的是百度構建的全棧AI技術體系。從自研昆侖芯到文心大模型5.0,公司形成了芯片-框架-模型-應用的完整閉環。新一代昆侖芯M100將于2026年量產,主打大規模推理場景;M300則面向超大規模多模態訓練,計劃2027年上市。天池超節點計算集群的部署,使百度智能云的高性能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28%。文心大模型5.0在最新評測中位列全球第二,其原生全模態處理能力在創意寫作、復雜推理等場景表現卓越。

這種技術自主性帶來的商業價值正在顯現。中國移動十億級集采項目中標,標志著國產AI芯片實現重大突破;智能云訂閱收入的高速增長,驗證了市場對全棧解決方案的需求。管理層在業績會上明確表示,將持續加大AI投入,這種戰略定力已獲得資本市場認可——近三個月來,二十余家頂級投行相繼上調百度評級,其估值邏輯正從傳統互聯網公司向AI驅動型科技企業轉變。
當AI不再是獨立業務單元,而是滲透至每個產品細胞的"原生能力",百度的增長模式正展現出獨特優勢。從搜索到云服務,從自動駕駛到智能體開發,技術閉環形成的飛輪效應,正在重塑這家老牌互聯網巨頭的商業基因。這場由內而外的變革,或許正在定義下一代科技企業的成長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