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當季總營收達312億元,同比下降7%。受162億元長期資產減值拖累,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虧損112.32億元,而去年同期實現盈利76.32億元。若剔除該特殊因素影響,調整后凈利潤為26億元,其中核心業務貢獻27億元。
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資產減值主要源于對AI計算基礎設施的升級投入。通過全面評估現有資產,公司淘汰了部分不符合新一代計算效率要求的設備,此舉將優化資產結構,為未來AI技術迭代和業務拓展奠定基礎。經調整后,百度核心業務EBITDA利潤率提升至18%,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12.56億元,現金儲備增至386.2億元。
從營收結構看,百度核心業務收入247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在線營銷板塊收入153億元,同比減少18%;非營銷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21%,主要得益于智能云業務增長。愛奇藝板塊收入67億元,同比下滑8%。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首次披露AI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成為財報最大亮點。
細分AI業務表現,云服務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33%,高性能計算基礎設施訂閱收入增幅達128%。AI應用板塊收入26億元,覆蓋文庫、網盤、數字員工等產品,采用訂閱制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原生營銷服務收入28億元,同比激增262%,顯示AI技術對商業化的賦能效應顯著。
用戶數據方面,文庫與網盤聯合推出的GenFlow 3.0版本活躍用戶超2000萬,兩大產品總月活用戶接近3億。文心助手對話輪次同比增長5倍,日活躍用戶突破千萬。自動駕駛業務同樣進展迅速,蘿卜快跑第三季度全球服務訂單量達310萬次,同比增長212%,10月全無人駕駛單周訂單超25萬次,累計服務里程突破2.4億公里,覆蓋全球22個城市。
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坦言,當前AI技術仍存在明顯短板,例如數字人直播帶貨效果、復雜場景決策能力、內容生成精準度等方面尚未達到預期。他透露,單車經濟模型轉正城市仍屬少數,但隨著規模擴張,預計2026年將有更多城市實現盈利。技術層面,文心大模型5.0已投入使用,昆侖芯新一代M100、M300芯片計劃分別于2026年和2027年量產。
財務負責人何海建披露,自2023年3月發布文心一言以來,百度在AI領域累計投入已超千億元。盡管短期利潤承壓,但公司將繼續加大在基礎模型、芯片研發、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戰略投入,以鞏固技術領先優勢。市場分析認為,百度正通過"瘦身健體"和重點突破雙策略,在AI轉型期尋找新的增長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