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競爭中,百度正以全棧技術布局和規模化應用落地,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百度2025年第三季度總營收達312億元,其中AI業務收入首次單獨披露即呈現爆發式增長,整體同比增幅超50%,成為驅動業績的核心引擎。這一成績單發布后,資本市場迅速作出積極反應:港股開盤漲幅超3%,美股前一日收盤上漲2.66%,多家國際投行隨后上調目標價,華泰證券更給出243.6美元的高位預期。
財報拆解顯示,百度AI業務已形成多元化收入矩陣。云基礎設施板塊貢獻42億元營收,高性能計算訂閱收入同比激增128%;應用層方面,百度文庫、網盤及數字員工等產品組合創收26億元;以智能體和數字人為核心的營銷服務收入達2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62%。這種增長態勢背后,是AI技術對產品體系的深度重構。在消費端,百度搜索完成十年來最大規模改版,7月引入AIGC能力后,10月再度升級文心助手,新增圖片、視頻、音樂等8種創作模態。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9月其AI搜索月活用戶達3.82億,連續三個季度領跑國內市場。
企業服務市場同樣見證著AI的滲透力。百度世界大會發布的實時互動數字人"伐謀"已落地運輸、能源、物流等重資產行業,無代碼開發平臺"秒噠"升級至2.0版本。自動駕駛領域,"蘿卜快跑"第三季度全球服務量突破310萬次,同比增長212%,業務覆蓋22座城市,累計服務超1700萬人次,穩居全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首位。這些成果的支撐,是百度從芯片到大模型的全棧自研體系——作為全球除谷歌外唯一實現全鏈路自主可控的AI企業,其文心大模型5.0參數量達2.4萬億,在LMArena評測中位列全球第二、中國第一。
算力底座的突破更為顯著。昆侖芯累計部署數萬卡,今年8月中標中國移動十億級集采項目,標志著國產AI芯片在大型基建中的關鍵突破。新一代產品M100針對推理場景優化,計劃2026年上市;M300面向超大規模模型訓練,將于2027年推出。作為算力調度中樞的百度智能云,在IDC報告中以24.6%的市場份額連續六年蟬聯中國AI公有云冠軍,其大模型解決方案市場占有率亦達16.6%。
持續千億級的研發投入正在轉化為產業生態。企業級Agent平臺"千帆"用戶突破46萬,開發量超130萬;飛槳文心生態吸引2333萬開發者,服務76萬家企業。9月與招商局集團的戰略合作,更將技術輸出至交通物流、綜合金融等領域。這種技術-場景-生態的閉環,正推動百度從科技公司向產業賦能者轉型。高盛、招銀國際等機構在上調目標價時特別指出,百度在AI時代的戰略定位,使其成為全球智能化競賽中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
在財報電話會上,管理層透露自2023年文心大模型發布以來,AI領域累計投入已超千億元,未來將進一步加碼。這種堅定投入正在重塑產業格局:當其他企業仍在探索技術可行性時,百度已通過搜索、云服務、自動駕駛等場景實現規模化落地;當行業爭論技術路線時,其全棧自研體系已構建起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這種從實驗室到產業深處的跨越,不僅驗證了AI的商業價值,更為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競爭中開辟出一條差異化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