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市場近期迎來顯著變化,期貨與現貨價格同步走強。11月19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盤中價格突破每噸10萬元關口,為2024年6月以來首次。當日收盤時,多個遠期合約價格均超過該水平。現貨市場同樣表現活躍,根據行業監測數據,當日國產99.5%電池級碳酸鋰報價達到每噸8.89萬元,較上半年低點已回升近50%。
市場供需關系改善成為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新能源領域分析師指出,下半年儲能行業訂單持續增長,帶動鋰電池原材料需求走強。若2026年需求增速超過30%,短期內供應端難以完全匹配,價格存在進一步上行空間。這種預期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布局,通過長期協議鎖定資源。
盛新鋰能近日披露的重大合作協議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公告,該公司與華友控股集團達成框架協議,后者計劃在2026至2030年間采購22.14萬噸鋰鹽產品。按當前價格估算,這筆訂單規模將超過220億元。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透露,具體定價機制仍在協商中,但強調長期供應不會影響現有客戶訂單履行。值得關注的是,兩家企業正在推進資本層面合作,華友控股集團已通過定增成為盛新鋰能戰略投資者。
華友控股集團的產業布局覆蓋鋰電材料全鏈條,旗下擁有鈷鎳資源開發、電池材料生產及回收利用等業務板塊。截至2025年中期,該集團總資產規模達1794.93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5.65億元。行業分析師認為,此次大規模采購協議既有助于穩定供應鏈,也能降低雙方運營成本,體現頭部企業強化產業協同的趨勢。
盛新鋰能正在加速產能擴張與資源整合。國內方面,其四川基地已形成13.7萬噸年產能,印尼盛拓6萬噸項目于三季度投產出貨。金屬鋰領域,子公司500噸產能已建成,規劃總產能達3000噸。上游資源端,公司通過收購啟成礦業21%股權,將木絨鋰礦控制權提升至70%。該礦氧化鋰資源量近百萬噸,平均品位1.62%,屬于國內高品位鋰礦,預計年處理礦石300萬噸。
海外資源布局同樣取得進展。津巴布韋薩比星項目已有5個礦權投產,年產鋰精礦約29萬噸;阿根廷SDLA鹽湖項目獲得獨立運營權,同時參與多個鹽湖勘探項目。國內另一重要資產奧伊諾礦業,其業隆溝礦區年產鋰精礦7.5萬噸,太陽河口礦區處于詳查階段。這些資源儲備為產能擴張提供支撐,公司表示將持續推進木絨鋰礦開發建設。
財務數據顯示,盛新鋰能經營狀況出現分化。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0.95億元,同比下降11.53%,凈利潤虧損7.52億元。但第三季度實現扭虧,單季盈利8871.91萬元。公司解釋稱,鋰鹽價格回升與印尼工廠投產是業績改善主因,同時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匯兌損失及聯營企業投資虧損擴大導致累計虧損增加。市場分析認為,隨著新增產能釋放與資源端控制力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