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近日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在全固態電池領域的研發已取得顯著進展,技術實力位居行業前列,預計到2027年將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這一消息引發了業界對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的廣泛關注。
據介紹,固態電池的研發存在三條主要技術路徑,分別是氧化物路線、硫化物路線和聚合物路線。寧德時代在技術選擇上采取了差異化策略,重點布局硫化物與凝聚態聚合物雙重材料體系作為電解質核心材料。這種組合方案旨在突破現有技術瓶頸,實現500Wh/kg的高能量密度目標,為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提升提供關鍵支撐。
盡管技術路線清晰,但固態電池的產業化仍面臨多重挑戰。寧德時代研發團隊指出,當前固態電解質中的離子傳導效率與液態電解質存在顯著差距,部分材料的離子擴散速率甚至低兩個數量級。固態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界面穩定性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難以始終維持理想接觸狀態,這些基礎科學問題成為制約技術突破的關鍵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表已成為行業共識。除寧德時代外,多家頭部企業及科研機構均將2027年視為重要時間節點。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這既體現了技術發展的階段性規律,也反映出產業鏈各方對突破現有電池技術天花板的迫切需求。不過,從實驗室成果到規模化生產仍需跨越工程化驗證、成本控制、供應鏈配套等多重門檻。
當前,全球動力電池產業正進入新一輪技術競賽周期。固態電池憑借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優勢,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核心方向。寧德時代的研發進展不僅關乎企業自身技術領先地位,更將影響我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競爭中的話語權。隨著2027年時間節點的臨近,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布局值得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