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電動汽車的賽道上,一場由傳統豪華品牌主導的技術革新正在悄然展開。寶馬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menta的深度合作,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模式重塑行業格局。2026年,雙方聯合開發的全場景領航駕駛輔助系統將率先搭載于國產新世代iX3車型,這一時間節點背后,是寶馬對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的精準戰略布局。

不同于傳統跨國企業的技術引進模式,寶馬構建了"德國慕尼黑模擬中心+中國四大研發基地"的協同創新體系。慕尼黑團隊每日完成100次模擬測試,而北京、上海、沈陽、南京的研發中心則專注于中國道路場景的適配優化。這種虛實結合的研發路徑,既延續了德國工程體系的嚴謹標準,又融入了中國復雜路況的實戰經驗。據內部人士透露,該系統在高速路段已實現95%以上的自主決策準確率,城區道路的復雜場景處理能力更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技術架構層面,新一代系統采用AI大模型驅動的"感知-規劃-控制"一體化設計。Momenta的深度學習算法與寶馬在安全控制領域的深厚積累形成互補,使系統具備近似人類駕駛員的決策能力。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端到端神經網絡的應用,通過超大規模數據訓練,系統突破了傳統模塊化設計的局限,在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等環節實現無縫銜接。這種技術路徑既保證了算法的前沿性,又通過寶馬的工程經驗確保了系統可靠性。
作為技術落地的首個載體,國產新世代iX3承載著雙重使命。這款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車型,不僅要推動寶馬的電動化轉型,更要展現智能駕駛技術的本土化創新。系統提供的全場景輔助功能覆蓋高速、城區及復雜路況,其設計邏輯深刻體現了對中國交通環境的理解——面對中國城市道路中頻繁出現的非機動車、行人穿行等場景,系統通過增強型傳感器陣列和實時決策算法,實現了更精準的環境建模和風險預判。

寶馬提出的"智能驅動、共駕思維、安全為本"三大開發原則,構成了其技術戰略的核心框架。其中"共駕思維"尤為引人注目,系統通過漸進式介入策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培養用戶對智能駕駛的信任感。安全層面則延續了寶馬的傳統優勢,20余年積累的駕駛輔助安全技術被深度整合到新系統中,形成包含冗余制動、電力供應、通信網絡在內的七重安全防護體系。
這種合作模式為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范式。過去,企業常面臨"全球標準"與"本土需求"的平衡難題,而寶馬通過與Momenta的深度協同,將本土化從市場適應層面提升至技術創新源頭。這種模式既避免了技術依賴風險,又確保產品能精準匹配中國用戶需求。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智能駕駛功能的接受度已達68%,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這為寶馬的戰略轉型提供了市場基礎。
在推進技術創新的同時,寶馬始終保持著對品牌基因的堅守。新車型搭載的BMW超感智能座艙,通過3D全息顯示、視平線全景界面等創新設計,延續了以駕駛員為中心的操控哲學。這種在變革中傳承的思路,使寶馬的智能化轉型避免了方向迷失。據測試數據顯示,新座艙系統在駕駛員注意力分配效率上較傳統設計提升40%,同時保持了寶馬標志性的運動操控特質。
然而,這項戰略仍面臨多重挑戰。技術整合層面,德國工程體系與中國算法生態的融合需要克服文化、流程差異;市場層面,中國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期待值持續攀升,要求企業具備快速迭代能力;生產層面,2026年量產節點迫近,系統可靠性驗證與成本控制需同步推進。這些挑戰考驗著寶馬的跨文化協作能力和市場應變智慧。
從產業視角觀察,寶馬的本土化升級折射出全球汽車格局的深刻變化。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成為智能網聯技術的創新高地。通過深度融入中國創新生態,寶馬正在搶占未來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這種布局的遠見與執行力,將決定其在下一輪產業周期中的市場地位。隨著2026年量產車型的推出,這場由傳統豪華品牌發起的智能化革命,或將重新定義行業的技術標準與競爭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