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場備受矚目的科學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主角是位于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我國科學家借助這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取得了一項突破性發現——黑洞被證實為銀河系內最強的宇宙線加速器,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天體物理研究邁入新的重要階段。
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神秘且極具吸引力的天體之一,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目光。在吸收周圍物質的過程中,黑洞會拋灑出噴流、外流等,從而具備對粒子進行加速的能力。科學家們通過“拉索”接收到的超高能伽馬射線和宇宙線粒子進行深入分析推斷,黑洞能夠將宇宙線的能量加速至“膝”以上,即達到10個拍電子伏特。這一能量水平是目前人類在銀河系內探明的最高能量宇宙線源,由此確定黑洞是目前銀河系的最強宇宙線加速器。
中國科學院院士、“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解釋道:“黑洞吸進去的粒子原本很普通,但拋出來時卻具有極高的能量,這表明黑洞對粒子進行了能量加速。宇宙線以高能量為顯著特征,而此次發現明確了其產生于黑洞。”世界著名天體物理學家、“拉索”科學顧問菲利克斯·阿哈羅尼安也表示,這一發現出乎意料,在此之前,微類星體(黑洞)幾乎未被作為宇宙線加速源在討論中出現,如今看來,它將成為銀河宇宙線最主要的加速源種類。
“拉索”作為全球靈敏度最高的宇宙線探測裝置,自投入使用以來,歷經4年晝夜不停運行,每天捕捉多達10億個來自宇宙的高能粒子。科學家們從海量數據中篩選、分析,最終取得了這一重大科學發現。曹臻院士進一步指出,在宇宙線界,測量宇宙線能譜并挑出(膝區宇宙線)質子,曾被公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拉索”憑借其強大的粒子鑒別能力,成功實現了這一目標,這無疑是四川在宇宙線研究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
盡管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科學家們并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能量更高的粒子,是否還有更強的加速器,這些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為此,今年在稻城啟動建設的大型超高能伽馬源立體跟蹤裝置LACT,布局于“拉索”陣列內,總覆蓋面積約1.3平方公里。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LACT項目總工藝師馮少輝介紹,目前LACT第一臺望遠鏡已完成支撐轉動系統、反射鏡系統以及數據獲取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預計到2026年年底,至少有4臺望遠鏡可進行科學成果的聯合觀測,2028年將完成整個項目建設。LACT采用空間立體跟蹤觀測技術,建成后將與“拉索”優勢互補,使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的空間分辨率提高5倍以上。
“拉索”作為大科學裝置,正發揮著強大的吸引力,促使更多高校、院所匯聚四川。目前,已聯合國內外31家合作單位,如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共同開展前沿性的基礎研究,為我國在科技領域搶占世界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制高點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