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以《效果涌現》為主題發表演講,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產業結構的變革方向,并展示了AI技術在多領域的創新突破。他指出,AI正從“智能涌現”邁向“效果涌現”,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躍升的核心動力。
李彥宏提出,AI產業結構正經歷從“正金字塔”到“倒金字塔”的轉型。傳統模式下,芯片占據產業鏈價值頂端,模型與應用的價值逐級遞減,這種結構因脫離實際價值創造而難以持續。而健康的新生態中,模型價值應達芯片的10倍,應用價值更需達到芯片的100倍,形成“芯片-模型-應用”的價值遞增鏈條。他強調:“應用層創新才是價值源泉,只有讓技術落地場景,才能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針對企業如何內化AI能力,李彥宏提出三大方向:其一,替代重復性勞動,如文心快碼等編程工具可顯著提升效率;其二,實現生產力無限供給,例如AIGC技術已使搜索結果中70%為AI生成內容,未來內容生產將突破人力限制;其三,超越人類認知邊界,通過海量過程數據訓練,AI能發現傳統方法難以觸及的最優解。他以港口調度為例,AI可同時優化80余條船舶與5萬個集裝箱的協同作業,展現技術對復雜系統的重構能力。
數字人技術被李彥宏定義為“AI時代的通用交互界面”。這種多模態技術不僅使人機對話趨近自然交流,更可嵌入電商、教育、醫療等場景,成為跨領域的基礎設施。“當數字人深度參與社會運行,我們將迎來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升級。”他透露,百度搜索已完成全球最激進的AI化改造,70%的首條結果以富媒體形式呈現,包括圖片、視頻、直播乃至數字人,精準滿足用戶復雜需求。
在交通領域,李彥宏引用ARK研究數據預測,至2030年美國Robotaxi單英里成本將降至0.25美元,打車需求增長5至7倍。他描繪道:“當無人車成為移動生活空間,城市生態將發生根本改變——通勤可變為辦公場景,短途旅行能化身娛樂空間,交通工具正進化為第三生活場景。”
百度推出的智能體“伐謀”成為大會亮點。該技術借鑒進化算法,可在交通、能源、金融等領域自動尋找全局最優解。李彥宏解釋:“它通過壓縮數億年進化過程至數小時,模擬甚至超越人類專家的決策能力,并能根據環境變化動態調整方案。”在能源管道布局、新藥研發等復雜場景中,“伐謀”已展現出超越傳統方法的優化能力。
演講尾聲,李彥宏呼吁各界轉變思維:“將現實問題轉化為AI可解的命題,是開啟生產力革命的關鍵。”他強調,只有當AI成為原生能力而非附加工具,才能真正引爆效果涌現,推動經濟增長從“人口紅利”轉向“智能紅利”。“此刻,我們正站在超級智能時代的門檻上,這場由技術驅動的社會變革,將重新定義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