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近日迎來了一場聚焦無線短距通信技術的重要盛會——CEIC 2025平行論壇“星閃智聯創新論壇”。本次論壇由國際星閃聯盟主辦,以“星閃智聯·創新未來”為主題,吸引了400余位來自行業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專家代表,共同探討星閃技術在智能化社會和數字經濟建設中的最新進展與未來方向。
論壇議程豐富,涵蓋主題演講、報告發布、工作組成立儀式、開發者社區啟動儀式、MOU合作簽署以及第二屆“星閃杯”頒獎典禮等多個環節。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在致辭中指出,信息通信產業正進入AI重塑全局的新階段,人工智能、物聯網和云計算的融合催生了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對短距離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強調,未來需要在終端協同、智能交互和實時感知等方面推動星閃技術與AI的深度結合。
作為新一代短距通信標準,星閃技術自誕生以來便肩負著以無線替代有線、實現新場景和新連接的使命。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在國際星閃聯盟的推動下,星閃技術不斷創新,生態體系日益完善,產品迭代速度加快。國際星閃聯盟副理事長萬蕾介紹,星閃通過Polar碼、3D-FISA和Mesh組網等創新技術,實現了低時延、高可靠、精同步和高并發的突破性性能。在應用層面,星閃支持音視頻控制的動態組合,通定感一體化設計實現了厘米級定位,為無線短距連接的智能化躍遷提供了技術支撐。
國際星閃聯盟秘書長曾國松在解讀《星閃無線新短距趨勢與市場空間展望》時表示,智能時代的短距連接技術核心驅動力在于融合化、無線化和AI驅動的確定性連接。他預測,AI手機、智能AR/VR眼鏡、下一代智能座艙、沉浸式空間娛樂設備、電子紙與電子標簽、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將成為智能化應用的六大重要方向,為星閃技術布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為推動星閃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國際星閃聯盟組織11位代表發起了《消費電子新短距產業共建倡議》,提出“共建星閃技術新標準、共創智能連接新應用、共贏消費電子新未來”。這一倡議體現了聯盟開放共贏的初心,彰顯了構建“星閃+AI”新消費電子集群的決心。
在終端家居領域,星閃技術已實現多項商業化落地。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家庭智能連接部總經理夏羿介紹,面對家庭設備并發沖突、跨協議兼容難等痛點,中國移動引入星閃技術,實現WiFi與星閃分層協同,顯著提升連接穩定性。目前,星閃遙控器已實現秒級配對、語音時延降低60%,2025年預計發貨量可突破400萬。同時,以星閃FTTR為核心的家庭連接方案也取得階段性成果。
華為終端短距通信首席科學家許浩維展示了星閃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星閃查找功能以接近藍牙的成本,實現精度提升5倍、速度提升2倍,并支持手機組網與樓層級室內定位。星閃車鑰匙利用相位差與TOF算法,精度達藍牙5倍,成本僅為UWB一半,已有10余款新車搭載。星閃耳機的傳輸速率較傳統技術提升6倍,抗干擾能力增長2倍。
中興通訊標準部部長田力認為,無線短距在未來智能網絡中將扮演更重要角色。他建議從低時延高速率、低功耗低成本、高精定位、零功耗無線物聯網、毫米波通信、AI與短距融合六大維度完善星閃標準體系。論壇還發布了《星閃在智能終端和智能家居領域產業應用研究報告》,系統梳理了星閃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優勢,并整理了產業鏈圖譜。
在行業應用方面,星閃技術已在電力、電子紙等領域落地生根。許繼電氣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黃利軍表示,星閃技術可在電力場景實現數據通信解決方案統一化,并與鴻蒙等技術融合,提升行業數字化水平。電子紙產業聯盟秘書長左強將電子紙與星閃的結合形容為“雙向奔赴的愛情”,電子紙桌牌、胸卡、充電寶等產品已率先搭載星閃技術。論壇還舉行了國際星閃聯盟——星閃電子紙SIG成立儀式,未來將聚焦新零售、醫療、辦公與手寫四大板塊開展工作。
在解決方案層面,上海海思手機與穿戴產品總監謝子晨介紹了基于星閃技術的三大解決方案,提升耳機音質、穿戴設備健康檢測和智慧小屏互聯能力。恒玄科技展示了新一代星閃芯片BES2820YP,支持雙頻星閃技術,適配AI眼鏡、雙頻Hi-Res音頻等場景。泰凌微電子研發技術總監江國華稱,旗下自研星閃芯片已完成主流終端互聯測試,為智能家居、汽車鑰匙等場景提供連接方案。江蘇潤和軟件研發副總石磊介紹了基于開源鴻蒙與星閃技術的行業解決方案,推動教育、電力和煤炭行業智能化轉型。
論壇還舉行了“星閃開發者社區”上線儀式,國際星閃聯盟邀請全球開發者加入,共同為無線短距生態注入新動力。在國際拓展方面,Azapa株式會社企劃部部長楊偉佳表示,星閃技術是日本實現“Society 5.0”智能社會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智能工廠、設備監控等領域具有巨大市場空間。GSMA獨聯體區域戰略合作總監Tair Ismailov認為,AI與無線網絡深度融合是未來趨勢,星閃技術有望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加速產業合作,國際星閃聯盟與深圳市物聯網協會等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星閃技術在千行百業的規模化應用。論壇最后舉辦了第二屆“星閃杯”應用挑戰賽頒獎典禮,華中師范大學“群星閃耀”、深圳技術大學“箱箱快跑”等團隊分獲技術突破、商業潛力和場景適配獎項,深圳技術大學“星云匯聚”、鄭州輕工業大學“SignLink”等團隊分獲大賽前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