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行業正經歷一場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深刻變革,品牌方通過算法優化成本結構,而傳統創意從業者則面臨前所未有的職業挑戰。互動廣告局最新調研顯示,聯網電視與在線視頻廣告中AI技術滲透率已達30%,較去年同期增長8個百分點,預計2026年將攀升至39%。盡管仍有46%的消費者對AI生成內容持保留態度,但負面評價比例較前兩年顯著下降,市場接受度呈現漸進式提升。
這場變革的標志性案例當屬可口可樂2025年圣誕季廣告《Holidays Are Coming》。該作品由舊金山AI創意機構Silverside AI全流程制作,從雪地場景到卡車模型,甚至動物角色均通過生成式AI構建。相較于去年因人物面部扭曲引發爭議的版本,新版廣告采用自然靈動的動物形象,成功規避"恐怖谷效應",畫面精細度實現質的飛躍。可口可樂首席營銷官馬諾洛·阿羅約透露,項目制作周期僅用時四周,而傳統拍攝模式通常需要提前一年籌備,效率提升幅度令行業震驚。
在成本控制層面,AI技術展現出顛覆性優勢。該廣告項目由可口可樂、WPP集團及兩家AI工作室聯合完成,總人數與過往真人拍攝團隊規模相當,但核心創意環節僅需5名AI專家。Silverside AI團隊通過算法生成7萬余個視頻素材片段,為后期剪輯提供海量選擇空間。這種"人機協作"模式,正在重塑廣告行業的生產邏輯——用數據算法替代部分人工創作,用智能生成壓縮制作周期。
行業震蕩已從數據層面顯現端倪。美國《廣告周刊》統計表明,隨著AI工具普及與廣告集團并購潮,20-24歲初級崗位數量銳減。亞馬遜、派拉蒙等企業近期裁員中,市場與創意部門成為重災區,大量基礎性工作被智能系統取代。這種轉變引發從業者強烈反彈,動畫師亞歷克斯·赫希在社交媒體發文諷刺:"可口可樂的紅色,是無數失業藝術家鮮血混合的顏色",直指AI技術對傳統創意生態的沖擊。
盡管馬諾洛·阿羅約強調"人類故事講述能力仍是核心",但行業現實正在改寫游戲規則。當AI能夠獨立完成從概念設計到素材生成的完整鏈條,當算法可以精準匹配不同市場的文化偏好,傳統創意人的價值定位正面臨根本性質詢。這場由技術驅動的革命,最終將導向人機共生的新平衡,還是單向度的替代浪潮,仍待時間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