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進程明顯加快,多家出險房企在債務重組與重整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1家內地房企完成或獲批債務重組方案,涉及債務總額約1.2萬億元人民幣,行業整體債務壓力得到顯著緩解。
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約96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已獲香港高等法院批準,標志著該公司成為境內首家基本完成境外債務清零的大型房企。此次重組完成后,融創整體償債壓力預計下降近千億元人民幣,每年可節省大量利息支出。企業研究專家指出,債務規模縮減不僅直接減輕了企業財務負擔,更有助于修復資產負債表,為可持續經營創造條件。
碧桂園的債務重組方案同樣取得重要進展。根據該公司公告,其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已獲債權人投票通過,涉及重組債務規模約177億美元(約合1270億元人民幣),對應有息債務約840億元人民幣。重組方案通過新債務工具將融資成本降至1.0%-2.5%,最長債務期限延長至11.5年,每年可節省巨額利息支出。更值得關注的是,方案為債權人提供了現金回購、股權工具、新債置換、實物付息等多元化選擇,這種靈活的組合方式顯著提升了方案通過率。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本輪債務重組呈現顯著特征:多家企業不再局限于債務展期,而是采取直接"削債"策略。具體方式包括債權轉股權、降低債務償還利率等,直接減少債務本金。從已披露的方案來看,境外債重組削減幅度普遍超過50%,部分企業甚至達到70%。這種"刮骨療毒"式的重組方式,雖然短期內會對債權人權益造成影響,但從長遠看,有助于企業輕裝上陣。
專家分析認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逐步落地,為行業轉型提供了重要機遇。通過債務重組減輕財務負擔后,部分房企在開發設計、運營管理等核心能力上展現出新的活力。這種轉型不僅有助于企業自身發展,也為債權人提供了更可靠的回收保障。當前,行業正從單純的債務化解轉向發展質量提升,這種轉變或將重塑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競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