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UCM(Unified Cache Manager)推理記憶數據管理技術正式面向全球開發者開源。這項針對AI推理場景優化的關鍵技術,旨在解決長序列推理任務中的內存瓶頸與效率難題,為行業提供低成本的加速解決方案。
據技術文檔披露,UCM通過構建統一的緩存管理框架,實現了KV Cache(鍵值緩存)在異構存儲介質間的智能調度。系統可根據數據訪問頻率,自動將高頻使用的記憶數據保留在HBM(高帶寬內存)中,而將低頻數據分級存儲至DRAM或SSD。這種動態分級機制顯著降低了對高端顯存的依賴,同時維持了推理性能的穩定性。
核心架構包含四大創新模塊:稀疏化基類支持多種壓縮算法的無縫切換,KV管理器實現算法策略與引擎的解耦,存儲組件提供標準化接口兼容各類后端系統,連接器則確保數據在不同層級間的高效傳輸。這種模塊化設計允許開發者根據具體場景靈活組合功能,例如在處理超長文本時啟用稀疏注意力機制,或在批量推理場景中激活前綴緩存優化。
實測數據顯示,該技術可使首Token生成延遲降低最高90%,系統吞吐量提升達22倍,并支持10倍以上的上下文窗口擴展。這些性能突破主要得益于三項關鍵能力:通過稀疏化技術減少無效計算,利用前綴緩存避免重復處理,以及采用存算分離架構簡化異構資源管理。特別在處理萬字級長文本時,UCM的分級緩存策略可使顯存占用減少60%以上。
開源版本已在ModelEngine社區發布,包含基礎框架、工具鏈及完整文檔。開發者可通過GitCode或GitHub獲取源代碼,其中GitCode提供適配國內生態的鏡像服務。技術團隊特別強調,該方案專為企業級應用設計,已通過金融、醫療等領域復雜推理場景的驗證,能夠有效控制TCO(總擁有成本)。
行業分析指出,隨著大模型參數規模突破萬億級,傳統推理架構面臨顯存容量與帶寬的雙重挑戰。UCM的開源正當其時,其通過軟件優化彌補硬件限制的思路,為AI推理規模化落地提供了新范式。某頭部云計算廠商技術負責人表示,該技術的異構存儲支持特性,特別適合邊緣計算與混合部署場景。
目前,開源社區已收到來自全球三十余個國家的開發請求,首批應用案例涵蓋智能客服、代碼生成、法律文書分析等領域。技術團隊透露,后續將重點優化多模態大模型的緩存策略,并加強與主流推理框架的生態兼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