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動作頻頻,先后推出兩款面向消費者的AI產品,引發業界廣泛關注。先是阿里巴巴上線了“千問”項目,緊接著螞蟻集團也發布了名為“靈光”的新產品,兩者均瞄準個人AI應用市場,展現出阿里系在該領域的戰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螞蟻集團發布新品的同日,有網友在螞蟻園區偶遇馬云。照片中,馬云佩戴工牌,頭戴白色鴨舌帽,與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CEO韓歆毅并肩而行,三人邊走邊交流。這一場景被捕捉后,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人猜測馬云此行是否與螞蟻集團的AI戰略有關。
自馬云卸任后,他的每次公開露面都會引發諸多猜測。此次現身螞蟻園區,更是讓外界對阿里系的AI布局產生濃厚興趣。有分析認為,這或許表明阿里內部已就搶占個人AI入口達成共識,并正在通過不同團隊和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
據了解,阿里巴巴推出的“千問”定位為“會聊天能辦事的個人AI助手”,對標國際知名產品如Deepseek或ChatGPT。該產品不僅具備智能對話能力,更將“能辦事”作為核心發展方向。阿里巴巴計劃將地圖、外賣、訂票、辦公、學習、購物、健康等生活場景接入“千問”,旨在打造未來的AI生活入口。
而螞蟻集團的“靈光”則選擇了另一條技術路線,與Gemini3.0類似,主打多模態生成和小應用開發。其最大亮點在于在移動端實現了“自然語言30秒生成小應用”,用戶可編輯、交互并分享這些應用。作為全代碼生成多模態內容的AI助手,“靈光”首批上線了“靈光對話”、“靈光閃應用”、“靈光開眼”三大功能,支持3D、音視頻、圖表、動畫、地圖等多種信息輸出,使對話更加生動,交流效率顯著提升。
兩款產品雖同屬個人AI應用領域,但定位和功能各有側重。這種差異化布局既體現了阿里系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也反映出其在AI領域的深厚積累。隨著“千問”和“靈光”的相繼推出,阿里系在個人AI市場的競爭已全面展開,未來是否會有更多創新產品問世,值得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