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螞蟻近期在AI領域動作頻頻,接連推出“千問”與“靈光”兩款新產品,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兩款產品的落地,不僅標志著兩家公司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的持續加碼,更折射出其戰略布局的深層調整。
“千問”由阿里巴巴主導,而“靈光”則出自螞蟻集團之手。盡管二者分屬不同主體,但均承載著對AI未來的探索使命。阿里巴巴此前已通過夸克應用在C端AI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此次推出“千問”,被視為對既有路徑的突破。螞蟻集團在重新定位戰略后,業務聚焦于支付與健康領域,但“靈光”的推出卻突破了這一框架,引發外界對其意圖的猜測。
業內人士分析,阿里與螞蟻的“雙線作戰”并非偶然。在流量思維主導的市場環境下,抖音、微信等超級應用已形成天然壁壘,單純依靠流量堆砌難以突圍。DeepSeek的崛起印證了技術領先可跨越流量鴻溝,其成功關鍵在于對AGI的堅定信仰與靈活的組織架構。這一案例為大公司提供了啟示:創新需要擺脫強業務指標的束縛,給予團隊自由生長的空間。
阿里巴巴的內部調整印證了這一思路。2024年12月,通義大模型從阿里云體系剝離,劃入智能信息事業群,夸克隨之升級為“AI超級框”,承擔C端入口角色。然而,將搜索與對話AI強行捆綁的策略并未獲得市場認可,用戶反饋與內部評估均顯示,這種路徑難以復制抖音、微信的流量優勢。千問的推出,標志著阿里從“規劃驅動”轉向“探索驅動”,允許不同團隊獨立發展,形成內部競爭機制。
螞蟻集團的“靈光”同樣體現了這一轉變。盡管其業務主線圍繞支付與健康展開,但“靈光”的定位跳出既有框架,瞄準更廣泛的AI應用場景。這種“非核心業務”的突破,被解讀為螞蟻對組織邊界的重新定義——通過內部創業激發創新活力,而非局限于既有生態的延伸。
組織架構的靈活性成為關鍵。今年6月,阿里巴巴進行新一輪業務整合,餓了么、飛豬并入電商事業群,而高德則保持獨立發展。這一調整被視為對“強綁定”策略的反思:與其讓高德為淘寶閃購保駕護航,不如允許其探索地圖服務的更多可能性。高德隨后推出的“掃街榜”便是這一思路的產物,通過獨立運營挖掘新增長點。
市場觀察家指出,阿里與螞蟻的AI戰略正從“集中資源打攻堅戰”轉向“分散布局試錯”。千問與夸克的并存,靈光與AQ的互補,均體現了這一轉變。這種模式雖可能造成內部資源分散,但也為突破既有格局提供了更多機會。在AI競爭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大公司的創新邏輯正在從“追趕”轉向“探索”,而如何平衡內部競爭與資源協同,將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
據悉,阿里巴巴計劃在雙11后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人事變動與業務線重組或將進一步披露。這場由AI驅動的變革,正在重塑中國科技巨頭的競爭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