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深夜的戈壁灘上,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如擎天巨柱般矗立在發射塔架前。10月31日23時44分,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橘紅色烈焰從火箭底部噴涌而出,船箭組合體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直刺蒼穹,現場觀眾不約而同發出驚嘆。
"3、2、1,點火!"當倒計時歸零的瞬間,整個戈壁灘仿佛被點燃。火箭升空產生的震動波穿過空氣,讓地面觀禮的人群感受到明顯的震顫。額濟納旗小學五年級學生丁羽漠攥著望遠鏡的手微微發抖:"火箭飛過頭頂時,連頭發都被熱浪吹起來了!"這個從小癡迷航天科普的小男孩,此刻正盯著天空中的亮點,腦海里想象著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對接的場景。
在30公里外的東風鎮,牧民那日松通過望遠鏡目送火箭消失在云層中。他家三代人見證過二十余次神舟發射,窗臺上擺放的航天紀念章見證著這個牧民家庭與中國航天的特殊緣分。"每次發射都像過節,連羊群都會安靜下來看火箭。"那日松撫摸著祖傳的銀質頭飾笑道。
安保陣線最外圍的民警們直到火箭入軌才松了口氣。內蒙古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的"00后"女警王玲第三次執行發射安保任務,她和同事們在零下5℃的寒風中巡邏了12個小時。"雖然看不到發射瞬間,但聽到對講機里傳來'船箭分離'的報告時,所有人都激動地鼓掌了。"王玲哈著白氣說,制服肩章上的國旗徽章在月光下閃閃發亮。
發射場逐漸恢復寧靜,只有未燃盡的推進劑在夜空中劃出淡藍色軌跡。胡楊林在星光下投下細長影子,仿佛在守護這片見證中國航天征程的熱土。控制大廳里,工程師們開始核對各項數據,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觀測區的游客們帶著震撼與期待陸續返程,而新的航天夢想,正在無數顆年輕的心中悄然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