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行業龍頭盛新鋰能(002240.SZ)近期股價表現亮眼,自9月以來最大漲幅達59.86%,若從4月算起,累計最大漲幅更是高達140.83%。這一強勢表現讓12萬股東迎來轉機,此前公司股價自2021年后曾經歷最大85.07%的深度回調。
驅動股價反轉的核心因素有三:碳酸鋰價格企穩回升、第三季度業績扭虧為盈,以及固態電池概念帶來的估值重構。據生意社監測,10月29日碳酸鋰現貨均價報77633.33元/噸,較9月12日上漲11.2%。此輪漲價主要受新能源汽車與儲能需求增長,以及全球部分鋰礦減產影響。行業數據顯示,當前價格已突破多數廠商7萬元/噸的成本線,形成價格支撐。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指出,鋰電池產業今年整體表現優于去年,明年有望延續向好趨勢。他預測碳酸鋰價格已處于周期底部,明年或迎來拐點。盡管全球碳酸鋰過剩格局預計持續至2027年,但中期行業景氣度已顯著改善,相關材料價格可能隨碳酸鋰上行而聯動漲價。
盛新鋰能業績反轉印證行業復蘇。公司前三季度營收30.95億元,同比下降11.53%,虧損7.52億元;但第三季度單季營收14.81億元,同比增長61.07%,凈利潤8871.91萬元,實現同比環比雙扭虧。公司解釋稱,鋰鹽價格回升及印尼工廠投產是業績改善主因。目前其全球鋰鹽產能達13.7萬噸/年,金屬鋰產能500噸/年。
客戶結構優勢構成公司核心競爭力。盛新鋰能已與比亞迪、中創新航、LG化學、現代汽車等頭部企業建立合作,其中與比亞迪的戰略綁定尤為深入。2022年12月,比亞迪通過定增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雙方約定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盛新鋰能產品。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占率持續領先,前三季度國內零售份額達28.7%,全球銷量突破326萬輛,為上游供應商提供穩定需求保障。
固態電池布局打開增長想象空間。盛新鋰能金屬鋰規劃產能3000噸/年,其中500噸已投產,超薄鋰帶實現批量供應;剩余2500噸產能項目已完成備案,即將啟動建設。比亞迪此前宣布,計劃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示范裝車,2030年大規模應用。作為核心材料供應商,盛新鋰能有望深度受益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