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四維圖新科技首席執行官程鵬向媒體透露,自動駕駛技術將在三至五年內迎來重大突破,無駕駛座車型有望進入量產階段。這類車輛將徹底取消方向盤和剎車踏板,轉而依賴AI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程鵬指出,盡管全面普及仍需時日,但在網約車、物流運輸等特定場景中,這類車型將率先投入使用。
程鵬進一步解釋,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傳感器、算力芯片和算法的協同發展。他以人腦算力為參照,指出當前英偉達芯片的算力已達到1000至2000TOPS,而人腦算力約為5000TOPS。按照技術發展速度,未來五年內芯片算力有望超越人腦,但功耗問題仍需解決。他強調,自動駕駛系統的規模化應用不僅取決于技術成熟度,更取決于能耗、成本和效率是否達到經濟性臨界點。
在駕駛行為變革方面,程鵬認為考取駕照的意義將逐漸減弱。由于駕駛本質上是重復性勞動,AI系統能夠更高效、安全地完成這類任務。不過,他同時提到,高精度地圖在自動駕駛中的具體角色尚未明確,可能需要通過技術迭代進一步確定。
四維圖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八月,該公司宣布基于地平線征程?6B芯片研發的下一代輔助駕駛系統完成底層平臺開發,并進入客戶聯合研發階段。該系統計劃于2026年第二季度實現量產,其20TOPS算力可支持多項高級功能。
具體功能包括:增強型行車輔助系統,覆蓋車道保持、碰撞預警、側后方監測、車速調節等20余種高頻場景;行泊一體泊車輔助,支持常規車位、狹窄車位、機械車位等多種復雜場景的自動泊入,泊入精度和路線規劃更接近人類駕駛習慣;高速領航輔助功能,提供主線導航、智能變道、匝道進出等性價比極高的解決方案。
該系統還支持駕駛員狀態監測和行車數據實時回傳功能,通過車云協同構建安全數據閉環。這些技術突破不僅為無駕駛座車型的量產奠定基礎,也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更可行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