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GPT-5數學突破的烏龍事件,在科技圈引發了廣泛討論。OpenAI研究員Mark Sellke在社交平臺宣稱,GPT-5成功找到了10個著名厄爾多斯數學難題的解法,另有11個難題取得重要進展。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全網關注,許多人誤以為GPT-5獨立破解了這些困擾數學界多年的難題。
OpenAI高管Kevin Weil也在社交平臺轉發這一消息,強調GPT-5在數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另一名研究員Sebastien Bubeck更是興奮地表示,AI驅動的科學加速時代已經開啟,兩位研究員僅用一個周末就借助GPT-5解開了10個厄爾多斯難題。然而,這場歡呼很快被潑了冷水。
谷歌DeepMind CEO哈薩比斯直接在Bubeck的推文下回復稱,這實在令人尷尬。他引導公眾查看Thomas Bloom發布的關鍵說明。作為erdosproblems.com網站的創始人兼維護者,Thomas澄清,OpenAI的說法明顯夸大了事實。GPT-5只是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早已存在的論文,這些論文中早已解答了這些問題,只是他個人尚未發現相關論文而已。網站上的“未解”狀態僅代表他尚未找到相關解答,而非數學界沒有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GPT-5并未獨立破解任何厄爾多斯難題,它只是比人類網站管理員更迅速地在互聯網上檢索到了已知答案。事后,Bubeck刪除了之前的推文,并表示自己并非有意誤導,原本以為表達很清楚,對此感到抱歉。他強調,發現已發表文獻中的解法依然是一種進步,因為檢索文獻本身就很困難。
目前供職于meta的LeCun也在評論區調侃稱,這次他們被自己吹噓GPT的言論坑慘了。他用“Hoisted by their own GPTards”這一改編自英文俗語的表達,諷刺那些盲目吹捧GPT的人。這場烏龍的關鍵在于,宣傳發言模棱兩可,讓人們誤以為GPT-5自主解決了非常難的數學題,而這種誤導性說法還被自家人進一步夸大。
盡管此次事件引發爭議,但GPT-5在數學領域的能力并非完全子虛烏有。此前,數學家陶哲軒曾用GPT-5解決數學難題,他直言,如果沒有AI幫忙,完成同樣任務需要花費數小時編寫代碼和調試。GPT-5還在數學教授引導下,首次將定性的第四矩定理擴展為帶有顯式收斂率的定量形式,并在量子復雜性理論方面給出關鍵證明思路。
有網友認為,此次事件反映出GPT-5急于證明自身能力,反而弄巧成拙。也有人引用卡帕西的訪談論斷,指出AI領域的大進展節奏似乎正在過去,大眾對AI突破的敏感度降低,若非真正的大突破,總想搞個大新聞,反而容易出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