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攜手打造的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消費領域移動終端方向)近日正式啟動建設,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工智能產業化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該基地由東莞與深圳聯合申報獲批,旨在突破AI技術與消費市場融合的技術瓶頸,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智能終端創新生態。
作為全國制造業重鎮,東莞擁有1.4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終端產業相關企業超3萬家,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3%,位居萬億城市首位。深圳則在算法模型、芯片研發、數據處理等領域形成技術優勢。兩地通過產業協同,已初步構建起從基礎零部件到成品制造、再到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為AI技術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針對當前AI終端產品面臨的適配難度大、量產成本高、場景落地弱等痛點,基地創新提出"技術攻關-場景驗證-應用迭代"的閉環模式。通過鏈接高校科研成果與智能制造場景,基地將重點探索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可復制解決方案。例如在濱海灣新區規劃的AI體驗中心,將集中展示智能終端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
基地建設采用"2+5+5"框架體系:聚焦"AI+智能終端"與"AI+智能制造"兩大方向,搭建算力、數據、模型、工具鏈、安全五大基礎能力,建設芯片開發、生態適配、操作系統創新、工業智能體、中試驗證五大賦能平臺。這種全鏈條布局將有效打通硬件研發與場景應用的壁壘,形成從芯片到終端產品的技術轉化路徑。
在具體實施層面,基地將依托OPPO全球算力中心等重大項目,構建"芯片-操作系統-模型-應用"的技術轉化鏈條。通過工業數據要素的價值挖掘,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的全流程數字化升級。這種創新模式不僅服務于本地產業,更為全國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的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示范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