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在“雙11”活動預熱期間拋出一則重磅消息:聯合廣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共同推出一款被定義為“國民好車”的車型。這一動作引發外界對京東是否正式涉足汽車制造領域的猜測,但多方信息顯示,京東的角色更偏向于資源整合者,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造車者”。
根據京東官方及合作方披露的細節,此次合作采用“分工協作”模式:廣汽集團負責整車生產,寧德時代提供電池技術及換電服務支持,京東則聚焦用戶需求洞察、銷售渠道搭建及售后服務體系。這種模式與京東此前在智能手機領域的“聯合定制”策略相似——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產品與服務。

事實上,京東對汽車領域的布局早有鋪墊。2021年,其曾與天際汽車合作推出“京選好車”ME5 PLUS車型,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定制化產品。此次與廣汽、寧德時代的合作,被視為京東在汽車消費領域的一次升級嘗試。天眼查數據顯示,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注冊多枚“京東汽車”相關商標,涵蓋運輸工具、廣告銷售等多個類別,部分商標已完成注冊。
合作方透露,首款車型基于廣汽埃安UT換電版打造,預計為寧德時代子公司時代電服與廣汽集團合作的成果。今年4月,寧德時代曾在上海車展發布巧克力換電技術,并與廣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新車將通過“寧德時代巧克力京東自營旗艦店”獨家銷售,形成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閉環。
對于外界“京東造車”的解讀,合作方明確否認。廣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京東未參與研發環節,各方暫無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京東的角色集中于銷售及售后服務領域。寧德時代旗下時代電服則強調,此次合作旨在通過三方優勢互補,實現產品性能、價格與用戶體驗的平衡,同時推出“一站配齊”模式,涵蓋車衣定制、車品裝配等增值服務。
京東在汽車領域的野心不止于銷售。目前,其已構建起覆蓋線上線下的服務體系,包括近3000家京東養車門店、超4萬家合作門店,以及自營貼膜工廠等。這種全渠道布局,為“國民好車”項目提供了售后保障,也凸顯了京東從電商平臺向服務綜合體的轉型意圖。
然而,挑戰同樣存在。汽車作為高價值耐用消費品,對安全性和品質的要求遠高于快消品。京東需證明,其數據驅動的消費洞察不會犧牲工程嚴謹性,電商效率的提升也不會降低制造標準。如何與廣汽、寧德時代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機制,避免因利益分配產生矛盾,將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從時間節點看,京東選擇在“雙11”前夕釋放這一消息,營銷意圖明顯。根據規劃,新車將于10月底啟動內測版試駕,11月9日正式發布,并同步開啟京東獨家銷售。這一系列動作與電商大促節奏高度契合,能否借助流量優勢實現“破圈”,仍有待市場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