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全體大會暨全球工程大會”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評選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正式揭曉。這份榜單匯聚了全球范圍內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工程成果,涵蓋了人工智能、深海探測、材料科學等多個前沿領域。
此次入選的十大工程成就中,人工智能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深度求索公司憑借其開源大語言模型DeepSeek系列成為焦點。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間,該公司連續發布DeepSeek-V3和DeepSeek-R1兩款模型,通過算法優化與工程創新,在資源受限條件下實現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該模型以高性能、開放架構和快速落地能力,迅速躋身全球增長最快的人工智能應用行列。
在硬件領域,英偉達Blackwell GPU架構的入選同樣引人注目。今年3月發布的這一架構專為AI推理階段設計,通過2080億晶體管的高密度集成、FP4低精度計算技術以及第五代NVLink高速互聯方案,實現了算力指數級提升與能耗顯著降低。其推理延遲降至秒級,大幅降低了萬億級參數模型的計算門檻,推動AI大模型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深海探測領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入選彰顯了中國在極端環境工程中的實力。該設備可承受萬米級深海壓力,為人類探索海洋最深處提供了可靠工具。與此同時,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突破則推動了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的材料革新。
機器人技術方面,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令人矚目。這類設備結合了先進的機械設計、人工智能算法與環境感知技術,正在逐步向家庭服務、工業生產等場景滲透。而在太空探索領域,“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與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的入選,分別代表了行星探測與深空觀測的最新成就。
基礎設施領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展現了人類改造自然的雄心。前者通過跨流域調水緩解了北方水資源短缺,后者則通過生態治理阻止了沙漠擴張,兩者均為全球生態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