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自2016年起啟動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聚焦32歲以下科研潛力突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過三年穩定資助與"以獎代補"模式,為創新人才提供成長沃土。作為該項目培育的杰出代表,東南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莊偉超,正以智能汽車與飛行汽車領域的突破性成果,詮釋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擔當。
這位85后學者擁有跨學科學術背景:2012年于南京理工大學獲車輛工程學士學位,2017年取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2021年執掌東南大學車輛工程系教鞭。其研究聚焦智能汽車決策規劃與車輛動力學控制,在自動駕駛算法優化與陸空一體飛行汽車領域取得系列突破。
2022年春,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自動駕駛研發帶來嚴峻挑戰。當校園封閉、交通管制導致實車測試停滯時,莊偉超團隊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開辟夜間測試場,利用凌晨車流稀疏時段驗證低速自動駕駛算法。成員們輪班值守,常在破曉前完成數據采集與分析,確保研發進度不受影響。
更具挑戰的是與車企的聯合攻關。當年夏季,與開沃汽車合作的自動駕駛巴士項目進入關鍵期,但防疫措施限制了人員流動。莊偉超帶領核心成員與車企工程師組建"閉環研發組",駐廠開展夜間封閉測試。某次算法迭代驗證中,團隊連續奮戰30小時,在黎明前完成系統穩定性測試,成功守住項目節點。
2024年冬,"東大鯤鵬1號"飛行汽車研發進入沖刺階段。這款全球首創的分布式電驅動陸空一體飛行汽車,面臨跨域控制、動力冗余等技術難題。研發周期緊張疊加飛行測試對氣象條件的嚴苛要求,團隊在獲批的有限時間內展開高強度攻關。
項目核心成員曾連續72小時輪班調試,實驗室角落的行軍床見證著他們的堅守。某次凌晨測試中,舵機響應延遲問題突然浮現,莊偉超立即組織排查,直至次日中午才鎖定解決方案。這種在極限條件下突破創新的精神,成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青托"平臺成長的生動注腳。
從自動駕駛到飛行汽車,莊偉超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當創新激情遭遇現實困境,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能靈活調整策略,也能在壓力下迸發更強創造力。那些通宵調試的實驗室、臨時搭建的測試場、跨城協作的日日夜夜,最終凝結成推動行業進步的技術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