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巨頭軟銀集團近日在機器人領域落下關鍵一子。據內部人士透露,10月8日軟銀與瑞士工業集團ABB達成協議,將以54億美元收購其機器人業務部門。這項交易被視為軟銀構建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生態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其向通用人工智能(AGI)邁出關鍵一步。
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在戰略說明會上描繪了未來圖景:"我們正站在人類進化的轉折點。通過整合ABB的精密工程技術與軟銀的AI能力,將創造出能理解物理世界規則的智能體。"這位科技先驅預言,未來十年內AI的認知能力將超越人類一萬倍,而機器人技術正是實現人工超級智能(ASI)的核心載體。
在投資布局方面,軟銀已構建起立體化矩陣。除本次收購外,集團旗下還持有Agile Robots(思靈機器人)和AutoStore等企業的股份。但這條創新之路并非坦途——2014年推出的Pepper人形機器人因功能局限,最終未能打開消費級市場。這段經歷促使軟銀調整戰略,將重心轉向工業機器人領域。
行業數據印證著這一轉向的合理性。美國市場研究公司BCC數據顯示,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從當前的780億美元增至2029年的165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3.2%。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近期公開場合指出:"機器人技術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物理AI將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今年早些時候,英偉達發布的Cosmos生成式世界模型,正是為機器人制造商提供從訓練到部署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軟銀的AI戰略呈現雙軌并行特征。在應用層,集團與OpenAI建立的日本合資企業已啟動運營,計劃每年投入30億美元用于產品部署。作為美國"星際之門"項目的主要參與者,軟銀正通過大規模算力投資,構建覆蓋云端到終端的AI基礎設施。這種軟硬件協同的發展模式,與孫正義提出的"人類第二個身體"概念形成呼應——未來的AI智能體將具備視覺感知、自然交互和自主決策能力。
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商業化突破尤為關鍵。相較于消費級產品,制造業對精度、效率和可靠性的嚴苛要求,正在催生技術迭代的新范式。某國際投行分析師指出:"當AI突破特定場景的閾值,工業機器人將率先實現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質變。"這種判斷與軟銀的戰略選擇不謀而合,其收購的ABB機器人業務在汽車制造、電子裝配等領域擁有深厚技術積淀。
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資金實力正成為決定性因素。孫正義直言:"實現AGI需要天文數字級的投入,這只有超大型企業能夠承擔。"軟銀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其愿景基金仍持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可投資金,為持續布局物理AI領域提供了充足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