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財經從權威渠道獲悉,為規范電池技術術語使用,避免市場混淆概念,國家相關部門正著手制定新規范,擬將"半固態電池"正式更名為"固液電池"。這一調整旨在厘清技術邊界,為產業發展提供更清晰的定義標準。
技術專家指出,固液電池與全固態電池在核心構造上存在本質差異。前者采用"固液混合"電解質體系,在傳統液態電解質基礎上添加固態電解質成分,通過復合設計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后者則完全摒棄液態成分,采用純固態電解質構建傳導路徑。這種結構差異導致兩者性能表現呈現階梯式差距。
具體參數對比顯示,固液電池能量密度較傳統鋰離子電池提升30%-50%,快充性能有所優化,但液態成分的存在仍使其面臨熱失控風險。全固態電池則展現出革命性突破:其能量密度可達固液電池的1.5倍以上,支持10分鐘快充至80%電量,更通過消除液態電解質徹底杜絕漏液隱患,循環壽命突破萬次大關。這種性能躍遷使其成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核心方向。
產業觀察人士分析,此前"半固態"的模糊表述導致市場出現概念炒作現象。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包裝模糊產品實質,既影響消費者判斷,也擾亂行業競爭秩序。新命名體系實施后,將建立從材料構成到性能指標的完整標準鏈,幫助車企和消費者建立準確認知,為技術迭代營造健康生態。
據知情人士透露,相關規范文件已完成初步論證,正在征求產業鏈各方意見。新標準不僅涉及術語定義,還將涵蓋測試方法、安全要求等配套指標,形成完整的技術規范體系。這一舉措被視為我國在新型電池領域搶占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的重要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