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汽車產業協同創新的盛會在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拉開帷幕。本次“智驅未來?走進北大——汽車產業協同創新峰會”吸引了來自60余家企業、40余家投資機構的百余位嘉賓,共同探索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機遇。
峰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成果評價及轉化工作委員會、北大科技園、北京大學創新創業學院聯合主辦,并得到北京大學校友青年CEO俱樂部等多家機構協辦,北大科技園·博雅大講堂提供品牌支持。活動現場,北京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德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李順虎等重要嘉賓悉數出席。
劉德英院長在發言中強調,北大雙創學院作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引擎,通過統籌全校創新創業資源,構建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持續培養具有北大特色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他指出,學院正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科創生態樞紐作用。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李順虎則從產業角度出發,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系統工程。他介紹,學會成立“汽車科技成果評價與轉化工作委員會”,旨在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評價轉化體系,優化創新生態,激發產業內生動力,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大科技園副總裁陳暢在發言中表示,作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北大科技園以北京大學優勢學科為核心,聚焦科研創新勢能,通過校企聯合實驗室、專利入股等多元化路徑,將前沿成果高效轉化為產業新動能,構筑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橋梁。
在上午的成果展示環節,四位北京大學科研團隊代表圍繞行業關鍵技術痛點,展示了多項具備產業化潛力的前沿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龐全全介紹了新型全固態鋰硫電池技術,該技術采用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研制出具有優異快充性能和超長循環壽命的電池,為新能源電池領域帶來突破性創新。
計算機學院教授陳斌團隊的朱飛博士分享了CAD/CAE一體化技術與系統,通過研究基于曲面細分的全離散幾何表示方法、基于AI的實時高精度仿真等關鍵技術,構建面向產品設計快速迭代的設計仿真一體化系統,打破傳統流程孤島,顯著提升產品研發效率。
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盧朓介紹了通用型科學計算軟件“北太天元”,該軟件作為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科學計算軟件,致力于打破國外壟斷,為智能汽車軟件提供自主可控的計算支撐。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勇濤團隊的夏仲禹博士則展示了面向開放世界的智能駕駛與仿真前沿成果,涵蓋車端感知與決策、通用視覺以及駕駛場景生成與仿真等領域。
下午的項目路演環節聚焦北京大學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及師生創新創業項目。脈沖視覺、一眸科技、炎黃國芯等企業展示了涵蓋仿生視覺、低空網聯、車路協同等關鍵領域的創新成果。其中,脈沖視覺以脈沖連續成像技術為核心,研制出超高速視覺芯片和相機;云圣智能以“低空+人工智能”為核心,提供“機、網、云”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北京光庭人工智能軟件有限公司則探索AI+汽車軟件工程的第二增長曲線,通過AI升級汽車軟件工程。
恒引力科技專注于AI智能體在網聯智能裝備的創新,為自動駕駛、低空無人機提供高可信的邊緣AI智能體解決方案;天基通信衛星星座布局星地融合低軌衛星窄帶網絡,正在探索通信衛星在汽車通信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北京炎黃國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高可靠電源管理芯片,產品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領域;第八代車燈“指芯”采用芯片的一次光學設計,具有成本低、重量輕等優點。
本次峰會還發布了多項交流成果,包括下一代高能、高安全儲能材料與電池技術、CAD/CAE一體化技術與系統、國產科學計算軟件“北太天元”以及面向開放世界的智能駕駛與仿真前沿成果等。這些成果系統化地構建了覆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矩陣,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