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雷軍第六次年度演講如約而至。這場持續兩個半小時的獨角戲,從芯片研發到造車決策,從新品發布到戰略轉型,雷軍一人撐起全場,觀眾席上的盧偉冰全程“觀戰”。這場被外界戲稱為“雷軍專場”的演講,正以獨特的個人魅力重塑科技發布會的形態。
這場演講的本質早已超越產品發布。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雷軍年度演講”已演變為科技圈的年度儀式。當朋友圈里出現高中同學包場電影院觀看的畫面時,一個真相浮出水面:觀眾消費的不僅是手機參數,更是雷軍這個超級IP的人格魅力。從“小米是組裝廠”的質疑到芯片研發的焦慮,雷軍用“自揭傷疤”的方式構建情感共鳴,這種真實感是任何職業經理人無法復制的。
演講中穿插的凡客創始人陳年故事更具深意。這位五十多歲的創業者從巔峰跌落又重新出發的經歷,與雷軍押注芯片和汽車的決策形成奇妙呼應。當科技公司慣用數據和參數構建專業形象時,雷軍選擇用人文故事賦予品牌溫度。這種敘事策略在18款產品發布環節達到高潮——從手機到AIoT新品,雷軍將戰略決策與產品矩陣無縫銜接,確保每個環節都承載著品牌轉型的敘事邏輯。
作為“首席產品解釋官”,雷軍親述五年前那個關鍵抉擇:是守著現有業務還是投入千億研發硬核技術?當高管質疑“這筆賬算不清”時,他用“十年后后悔”的反問穩定軍心。這種涉及企業生死的戰略決策,唯有創始人講述才具說服力。芯片和汽車每個項目五六百億的投入規模,在雷軍的敘述中轉化為充滿勇氣的商業敘事,將技術決策升華為企業價值觀的傳遞。
這場持續六年的個人秀,正在創造科技營銷的新范式。當其他品牌依賴明星代言時,雷軍將自己打造成移動的“品牌人格體”。從戰略決策的艱辛到產品發布的細節,他構建的敘事閉環既保證信息密度,又維持情感溫度。這種效率極高的傳播模式,讓兩個半小時的演講成為品牌資產沉淀的容器。
觀眾用包場電影院的方式給出答案:只要雷軍繼續講述真實的故事,展現創始人的戰略定力,這場年度大秀就會持續下去。當科技競爭進入深水區,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能凝聚共識的敘事者。在這個維度上,雷軍年度演講早已超越傳統發布會,成為觀察中國科技企業轉型的獨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