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小米以“全面對標蘋果”的姿態推出小米17系列手機,標志著這家科技企業歷經五年轉型后正式向全球高端市場發起總攻。從2020年深陷“組裝廠”質疑到如今自研芯片量產、智能汽車突圍,小米用千億級研發投入構建起覆蓋芯片、操作系統、AIoT的全生態技術壁壘。
2020年成為小米戰略轉折的關鍵節點。彼時雖以2000億元年營收躋身世界500強,但核心技術缺失的痛點讓雷軍陷入焦慮。經過半年深度復盤,小米同時啟動造車與造芯兩大戰略工程,雷軍將其比喻為“同時供養兩個孩子讀大學”。這種押注式決策在五年后結出碩果:玄戒O1芯片搭載小米15S Pro上市,汽車業務首款車型SU7 Ultra斬獲50萬以上轎車銷量冠軍,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同比激增81%。
技術突破的具象化體現在小米17 Pro的背屏交互創新。這塊支持動態壁紙、AI生成內容、多模式通知的副屏,徹底顛覆了傳統手機背板的裝飾屬性。配合7000mAh硅碳負極電池與120W秒充技術,雙屏設計帶來的功耗挑戰被系統性解決。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機型搭載的2億像素潛望長焦鏡頭,通過背屏實現高質量自拍,開創了移動影像新場景。
蘋果同期推出的iPhone 17系列雖進行全系屏幕高刷、VC散熱等升級,但其“跟隨式創新”策略遭遇市場質疑。對比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小米高端機型銷量同比增長55%,遠超蘋果的3%增速。特別是在4000-5000元價位段,小米以24.7%市占率居首,5000-6000元價位段份額提升至15.4%,顯示其高端化戰略已突破價格天花板。
支撐這場逆襲的是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2020至2025年間,小米研發支出從93億元躍升至300億元,團隊規模擴張至2.26萬人。其中芯片業務累計投入超135億元,成功量產3nm制程玄戒O1芯片,填補國內該領域空白。這種技術縱深在小米17系列上全面顯現:從背屏交互到影像算法,從電池材料到散熱系統,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
戰略層面的變革同樣深刻。小米將“手機×AIoT”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通過澎湃OS實現200個品類、超10億設備的無縫協同。這種場景化思維在汽車業務中得到驗證:SU7 Ultra用戶中50%來自豪華品牌,56%同時使用蘋果手機,證明小米已突破性價比標簽。智能家電業務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66.2%,空調、冰箱、洗衣機出貨量增速均超25%,形成“購買汽車帶動全屋智能消費”的聯動效應。
組織架構的調整為技術突破提供保障。12人高管團隊中9人為新引進的汽車、芯片領域專家,這種人才結構重塑使小米具備同時駕馭多個高技術賽道的能力。正如雷軍所言:“高端化是生死之戰”,從芯片自研到生態構建,從汽車突圍到交互創新,小米正通過系統性技術積累重塑全球科技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