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個人年度演講中,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系統回顧了企業十五年來的發展軌跡,重點分享了自研芯片戰略與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突破歷程,同時為好友陳年的轉型故事賦予特別注解。
面對蘋果、三星、華為等國際巨頭的競爭壓力,雷軍坦言2020年小米躋身世界500強時,團隊曾陷入集體焦慮。當時年營收突破千億的成就并未帶來安全感,反而促使管理層進行深度反思。這種危機意識推動小米在五年間完成管理團隊重構,12位核心高管中9位為新晉成員,包括盧偉冰、曾學忠等跨界人才。雷軍特別強調內部培養機制的重要性,透露芯片團隊負責人朱丹等新生代領軍者均歷經十余年磨礪。
在芯片研發領域,小米經歷了戰略調整的陣痛期。2018年因外部環境變化暫停大規模研發后,團隊通過小規模芯片項目維持技術火種。復盤發現行業規律后,雷軍提出必須從高端市場切入的突破路徑。2022年5月的高管會議上,面對營收下滑與市場質疑的雙重壓力,雷軍力排眾議堅持芯片戰略,最終促成2021年初的研發重啟。新成立的玄戒O1項目采用全新命名,雷軍承諾將投入至少500億元、持續十年打造核心技術。
新能源汽車業務同樣充滿戲劇性轉折。2021年立項的SU7 Ultra項目在2022年春節后因戰略聚焦被暫時擱置,但三個月后因工程師"在紐北干翻保時捷"的提議實現逆轉。雷軍披露挑戰德國紐伯格林賽道時遭遇的冷遇,團隊連續發送21封郵件才獲得溝通機會。面對"中國手機廠商為何涉足賽車"的質疑,小米用技術雄心贏得認可,最終創下賽道新紀錄。對于特斯拉Model Y,雷軍給予高度評價,透露小米曾拆解三輛該車型進行技術研究,并建議消費者在小米YU7與理想i6間理性選擇。
演講中特別提及的凡客誠品創始人陳年,其轉型歷程引發共鳴。這位曾背負十億債務的企業家,用十年時間完成債務清償后選擇直播電商賽道。雷軍回憶SU7發布會現場陳年的異常沉默,透露好友在觀看直播時因"50歲正是闖的年紀"這句話激動落淚。陳年轉型直播后的首場演講中,這段跨越行業的奮斗故事成為焦點,展現了中國企業家群體特有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