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株洲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電信以“北斗星辰,智惠未來”為主題,攜14個領域36項展項亮相,全面展示北斗綜合能力、云網融合、AI、量子等前沿技術成果。現場不僅呈現了5G+北斗融合應用的最新突破,更構建起從基礎能力到行業賦能的完整生態鏈,彰顯了企業在北斗產業中的核心價值。
北斗系統的自主可控,為我國衛星導航領域打破了長期依賴國外技術的“卡脖子”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指出,北斗系統作為全球功能最豐富的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已具備高精度定位、授時及星地、星間通信能力。當前發展重點在于推動規模化應用與全球普及,需通過拓展交通、農業、防災、公共安全等多領域場景,持續研發配套技術平臺,以支撐創新應用落地。
中國電信在本次峰會上展示了北斗產業的核心突破。通過天通衛星、5G-A、云網、AI、量子等技術的深度融合,企業攻克了北斗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瓶頸。例如,在廣西桂林,中國電信率先批量替換基站GPS設備,全面啟用北斗系統,為通信網絡提供高精度授時與穩定連接,徹底改變了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恭城分公司團隊深入偏遠鄉鎮機房與高山基站,完成北斗衛星時鐘系統升級,確保基層通信網絡穩定運行。
在平臺技術創新方面,中國電信持續發力。9月24日,北斗技術創新中心株洲分中心在株洲北斗時空信息研究院揭牌成立。此前,武漢分中心已在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高精度定位授時服務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研發的多款自研技術平臺廣泛賦能交通、農業、應急管理等行業,為數字化轉型提供精準解決方案。
在應用場景創新上,中國電信展現了北斗技術的多元價值。例如,天通無人機電子信標融合物聯網、5G、北斗定位與高精度慣導技術,通過“衛星+5G”天地一體通信,為無人機在山區、荒漠等復雜環境提供全方位保障。這一設備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絡發展新圖景成就展”上亮相,成為北斗與多領域技術融合的典范。
農業領域,中國電信高州分公司打造的“低空經濟+農業”項目,借助北斗精準定位與5G高速通信,構建了“枝頭采摘-空中速運-冷鏈鎖鮮”的全鏈條無縫銜接。這一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果農“最后一公里”運輸難題,降低損耗與成本,為農產品流通開辟新路徑。央視此前報道的廣東茂名荔枝運輸“空中快道”,正是該項目的創新實踐。
交通領域,中國電信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引領行業變革。依托AI多源融合算法、領域大模型、算網一體化設施及云邊協同AI決策技術,方案構建了面向自動駕駛的國家級車路協同智能交通運營及服務體系。通過分級感知適配不同道路場景,該方案不僅打破數據孤島,還降低硬件部署成本,提升交通運營效率與安全性。
低空經濟領域,中國電信星巡低空服務監管平臺通過5G-A、多源融合感知與算力基礎設施的深度打通,實現空域協同、空中交通與低空信息服務三大核心能力升級。平臺新增語音協作、實時建模等功能,首創智能巡飛與蛙式網聯跳艙技術,并融合DeepSeek及星辰大模型打造低空智能體。目前,平臺已推出公安、水利等四大行業版本,支持信創與國產化軟件,滿足低空經濟領域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