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行業龍頭貨拉拉在第五次沖刺港股上市的關鍵階段,突然遭遇監管部門約談,為其上市進程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要求貨拉拉嚴格遵守反壟斷法規,規范經營行為,維護貨車司機和消費者等群體的合法權益。這一監管動作迅速引發市場關注。
面對監管要求,貨拉拉當天即通過官方渠道回應,表示將全面接受約談意見,立即啟動整改工作。公司承諾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反壟斷合規管理水平,切實履行平臺主體責任,維護各方合法權益。此次約談距離貨拉拉第五次提交招股書已過去約五個月,正值其上市審核的關鍵時期。
監管部門的關注并非首次。2021年,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曾聯合約談貨拉拉等十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指出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過高、貨運平臺壟斷信息、壓低運價等問題。2022年和2023年,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又多次約談貨拉拉,特別指出其"一口價訂單""特惠順路"等產品惡意壓低運價,嚴重損害司機權益。
財務數據顯示,貨拉拉近年營收保持增長態勢,2022年至2024年分別實現收入10.36億美元、13.34億美元和15.93億美元。但盈利表現波動較大,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49億美元、9.73億美元和4.34億美元。公司解釋稱,2022年虧損主要源于大規模擴張投入,2023年轉盈則得益于網絡效應、變現策略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從業務布局看,貨拉拉仍以國內市場為主。2024年財報顯示,中國境內業務收入占比超過九成,其中貨運平臺服務貢獻了境內業務五成以上的收入。海外業務方面,公司自2014年起逐步拓展至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目前業務覆蓋全球11個主要市場的400多個城市,但境外收入占比僅為9.3%。
盡管貨拉拉在2024年成為全球閉環貨運交易總值最大的物流平臺,市場份額達53.4%,但其估值卻出現明顯縮水。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顯示其估值達900億元,2024年降至650億元,今年雖回升至670億元,但仍不及巔峰時期。分析認為,估值下滑與多次被監管約談、上市受阻等因素有關。
消費者和司機的投訴數據反映出平臺運營中的問題。全國12315平臺顯示,涉及貨拉拉的投訴超過2100條,黑貓投訴平臺上的相關投訴更達8.6萬條,近30天新增投訴超1900條。司機主要反映平臺壓價、扣分處罰和保證金退還困難,乘客則吐槽收費不合理和服務效率低。
2021年發生的長沙女子跟車跳窗事件,更是將貨拉拉推上輿論風口。調查顯示,涉事司機多次偏航且未留下急剎車痕跡,最終被判過失致人死亡罪。這一事件暴露出平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成為監管部門持續關注的重要原因。
貨拉拉的商業模式也引發爭議。公司采用"會員+抽傭"模式,司機需繳納會員費并按單支付傭金。這種模式雖幫助公司在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但也導致司機群體不滿。天眼查數據顯示,貨拉拉關聯公司深圳依時貨拉拉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的司法糾紛超過500條,其中作為被告的案件達460余起,主要涉及交通事故責任和運輸合同糾紛。
創始人周勝馥的創業經歷頗具傳奇色彩。這位1978年出生于廣東揭陽的創業者,曾是香港新界首個會考十科全A的"狀元",后就讀于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專業。工作后他辭去咨詢公司職位,成為職業德州撲克選手,七年贏取3000萬港元。2013年,周勝馥在與貨車司機交談后發現貨運市場效率低下,遂決定創業成立EasyVan(貨拉拉前身)。
資本市場上,貨拉拉一直備受青睞。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公司已完成11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26.6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知名機構。但頻繁的監管約談和上市受阻,讓這家曾經的獨角獸企業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盈利需求、司機權益和乘客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貨拉拉必須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