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迭代速度顯著加快,新技術不斷涌現,廠商競爭愈發激烈。這種背景下,新車上市往往伴隨配置提升與價格下探,導致部分老車主產生“被背刺”的落差感——此前甚至有因配置升級而價格降低引發的維權事件。不過,近期仰望U9的漲價卻打破了這一常規認知,其調整邏輯與市場環境變化密切相關。

此次仰望U9價格上調12萬元,并非單純為擴大利潤空間,而是基于產品配置優化與外部成本壓力的綜合調整。以選裝策略為例,原本需額外支付2.8萬元的藍寶石按鍵,現改為全系標配。這一改變源于對首批車主選裝數據的分析——超九成用戶選擇了該配置,將其納入標配既簡化了生產流程,也減少了消費者的決策糾結。
更關鍵的影響因素來自供應鏈端。作為一款定位超跑的車型,仰望U9大量采用碳纖維部件以實現輕量化目標。碳纖維材質在提升車身強度的同時,可有效降低車重,進而優化動力性能、操控穩定性及制動效率。然而,近期碳纖維原材料市場出現顯著波動,部分供應商透露,汽車級碳纖維的采購難度與加工成本均大幅上升,直接導致選裝件(如碳纖維輪轂、尾翼)價格同步走高。

對于仰望品牌而言,完全消化碳纖維成本上漲并不現實,因此部分壓力需轉嫁至終端售價。不過,考慮到仰望U9接近200萬元的定價區間,其目標客群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只要漲價幅度未超出合理范圍,消費者通常能夠接受——畢竟比亞迪已承擔了部分成本,若按碳纖維漲價幅度全額體現,最終車價將更為高昂。
從市場影響來看,此次價格調整對仰望U9的銷量沖擊或極為有限。作為一款非限量版超跑,其定位本就偏向小眾,12萬元的漲幅在整車價格中占比微乎其微,難以成為影響購買決策的核心因素。對于潛在買家而言,產品性能與品牌價值仍是首要考量,價格波動反而顯得次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