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iPhone 17系列引發市場熱議后,小米于近日以跨代發布的形式推出小米17系列手機,直接從15系列躍升至17系列,明確打出“全面對標iPhone”的戰略口號。這場被業內視為“硬核科技對決”的新品發布,不僅在時間上緊貼蘋果節奏,更在產品配置與定價策略上展開全方位競爭。

作為數字系列旗艦,小米17以6.3英寸小屏定位切入市場,全球首發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配備7000mAh小米金沙江電池與徠卡Summilux光學系統。其1.18mm極窄四等邊設計搭配四款配色方案,提供12GB+256GB(4499元)、12GB+512GB(4799元)、16GB+512GB(4999元)三個存儲版本。這款機型被小米定義為“小屏旗艦的終極形態”,試圖在蘋果標準版與Pro版之間開辟差異化賽道。
更受關注的是小米17 Pro系列,該系列包含Pro與Pro Max兩款機型,均搭載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芯片。其中Pro版以8mm厚度、192g重量實現6300mAh電池容量,而Pro Max版則配備6.9英寸直屏、7500mAh超大電池,重量控制在219g。定價體系上,Pro版提供12GB+256GB(4999元)至16GB+1TB(5999元)四檔選擇,Pro Max版則從12GB+512GB(5999元)起跳,頂配16GB+1TB版本達6999元,直接對標iPhone Pro Max系列市場定位。
技術創新層面,Pro系列引入的“妙享背屏”功能成為最大亮點。這塊可實際操作的背面副屏支持自定義時鐘、AI動態壁紙、通知提醒、背屏自拍及小游戲等功能,試圖通過交互方式創新打破同質化競爭。業內人士指出,該設計雖非首創,但其在系統級整合與生態聯動上的完善度,顯示出小米對多屏交互的深度思考。
在產品發布前夕,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年度演講形式揭曉公司戰略轉型細節。這場以《改變》為主題的演講透露,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際,管理層通過半年復盤確定“從互聯網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轉型”的核心路徑。過去五年間,小米高管團隊經歷大規模更替,僅林斌、劉德兩位聯合創始人留任,盧偉冰、曾學忠等外部引進人才與朱丹、屈恒等內部提拔者組成新管理梯隊。
雷軍在演講中坦言:“小米處于持續創業狀態,高速成長導致人才缺口巨大。”這一表述隨后引發“小米非常非常缺人”話題登頂熱搜。他同時公布芯片戰略進展:2014年成立的松果電子雖在2017年推出澎湃S1后暫停SoC研發,但2021年重啟的玄戒項目已于今年5月實現芯片與終端產品同步落地。雷軍明確表示,小米將投入至少500億元、堅持十年以上自研芯片,這條“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線生機”的道路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汽車領域,小米同樣展現對標特斯拉的野心。雷軍披露,2021年立項的SU7 Ultra項目曾因戰略調整暫停,但五個月后隨SU7突破性進展得以重啟。更引人注目的是YU7的研發故事:這款被定位為“運動型SUV”的車型,在SU7開發關鍵期承擔“力挽狂瀾”的備選角色。通過拆解三輛Model Y進行逆向研發,小米最終選擇“為駕駛者設計好看好開車型”的差異化路線。數據顯示,YU7自7月6日交付以來已突破4萬臺銷量,印證其市場策略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