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年度交付目標沖刺。據行業分析人士預測,到2025年11月中旬,小米汽車將迎來第35萬輛整車下線,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意味著其提前完成了創始人雷軍年初設定的目標。這一成就的取得,既得益于產能利用率的持續提升,也源于市場對小米SU7 Ultra和小米YU7等車型的熱烈追捧。
回顧目標設定過程,雷軍在2024年跨年直播中首次提出2025年交付30萬輛的計劃,僅三個月后便將目標上調至35萬輛。為支撐這一目標,小米汽車年內密集推出多款新車型,構建起覆蓋多個細分市場的產品矩陣。市場反饋顯示,消費者對小米汽車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多款車型在預訂階段便引發搶購熱潮。第三方機構通過車架號序列分析發現,截至2025年第43周(10月20日至26日),小米汽車單周交付量已達13510輛,較7月初約5000輛的周交付量增長近兩倍。進入10月后,周交付量穩定維持在五位數區間,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行業分析師認為,按照當前產能爬坡速度,11月中旬完成第35萬輛下線具有較高可行性。

北京亦莊工廠的高效運作是小米汽車產能擴張的核心支撐。該基地設計年產能為15萬輛,但通過實施雙班制生產模式,實際產能利用率已接近200%。工廠采用智能化制造體系,結合柔性生產線技術,可快速切換不同車型的生產配置,為多車型并行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這種“設計產能與實際產出”的顯著反差,凸顯了小米汽車在供應鏈管理與生產調度方面的優化能力。
隨著交付量的快速增長,小米汽車也面臨供應鏈穩定性和交付周期管理等挑戰。訂單激增對零部件供應的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企業需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生產效率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渠道網絡的快速擴張為銷量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截至9月底,小米汽車已在全國125個城市布局209家服務網點,10月計劃新增22家門店覆蓋更多新城市。這種“廣覆蓋、深滲透”的渠道策略,有效提升了品牌觸達能力,并通過優化服務體驗增強了用戶粘性。
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小米汽車已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企業宣布將于2027年正式進軍歐洲市場,該地區對汽車安全性、環保性及智能化水平的嚴苛要求,將倒逼小米汽車在技術研發領域實現突破。其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或將成為打開歐洲市場的關鍵突破口。然而,能否在安全性、環保性等硬性指標上達到歐洲標準,并構建起符合當地消費偏好的服務體系,仍需市場檢驗。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從第10萬輛到第30萬輛下線僅用14個月,這一速度在新能源賽道中頗為罕見。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技術創新與差異化服務將成為小米汽車保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關于其歐洲市場布局可能面臨的挑戰,引發了業界廣泛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