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飲料行業因一則消息掀起波瀾:有媒體報道稱,宏勝飲料集團旗下七家公司聯合發布通知,宣布自2026年新銷售年度起,將逐步停用“娃哈哈”品牌,轉而啟用新品牌“娃小宗”。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市場熱議,業內人士紛紛猜測此舉背后是否暗藏戰略調整。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信息顯示,宏勝飲料集團已申請注冊“娃小宗”商標,涵蓋茶飲料、礦泉水、果汁等32個品類,與娃哈哈現有產品線高度重疊。這一動作被解讀為宗馥莉為應對品牌使用權爭議而預留的“B計劃”。知情人士透露,自娃哈哈集團創始人離世后,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商標使用需全體股東一致同意,這為品牌運營帶來不確定性。
作為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的決策引發多方關注。某第三方機構評估顯示,娃哈哈品牌價值已達911.87億元,其市場影響力不容小覷。然而,面對復雜的股權架構,宗馥莉不得不未雨綢繆。有經銷商透露,雖未收到正式通知,但已對品牌更迭可能帶來的市場風險表示擔憂。陜西某代理商直言:“三線城市消費者對娃哈哈的國民品牌認知根深蒂固,新品牌培育難度極大。”
事實上,宗馥莉近年來已在品牌年輕化領域展開布局。從更換代言人到推出子品牌,她試圖打破娃哈哈與父親宗慶后的深度綁定。留學背景賦予其現代化管理理念,接班后迅速調整管理團隊、變革銷售渠道,展現出與父輩不同的經營風格。這種轉變既是對個人能力的證明,也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必要舉措。
飲料行業資深人士分析,若“娃小宗”落地,將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需繼承娃哈哈的渠道資源,另一方面要建立全新品牌認知。安徽某縣城經銷商表示,超過七成同行對新品牌持觀望態度,“在消費市場低迷的當下,培育新品牌的成本和風險都太高”。這與元氣森林等新興品牌的崛起路徑形成鮮明對比,后者通過差異化定位在巨頭環伺中突圍。
值得關注的是,娃哈哈2024年業績雖因情懷消費回升至700億區間,但2025年代工風波和內部紛爭使其發展蒙上陰影。農夫山泉等競爭對手持續豐富產品線,進一步壓縮市場空間。在此背景下,宗馥莉的決策更顯關鍵。是延續娃哈哈品牌進行創新,還是另起爐灶打造“新娃哈哈”,將成為決定企業未來走向的核心命題。
目前,娃哈哈集團官方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選擇何種路徑,宗馥莉都需在股東利益、市場接受度和品牌價值傳承間尋找平衡點。這場品牌更迭風波,實質上是傳統企業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陣痛,其結果或將重塑中國飲料行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