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科技界仍在為AI Agent掀起的生產力浪潮而興奮時,阿里巴巴已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未來。在杭州舉行的2025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首次系統闡述了通往超級人工智能(ASI)的演進路徑,提出從"學習人"到"超越人"的三階段發展理論,為AI技術發展描繪出全新藍圖。
吳泳銘指出,當前行業正處于AI發展的第二階段——"自主行動"時代,即Agent技術爆發期。這個階段的核心突破在于工具使用(Tool Use)和編程(Coding)兩大能力:AI開始具備調用軟件、API接口和物理設備的能力,并能通過自主編程解決復雜問題。他預言:"未來自然語言將成為AI時代的源代碼,任何人都能用日常語言創建自己的智能體。"這種變革將使AI深度滲透到制造、物流、金融等各個領域,形成與人類協同工作的智能體生態。
通往ASI的終極目標需要跨越三道門檻。第一階段"智能涌現"已基本完成,大模型通過學習海量數字化知識,具備了理解人類意圖和初步推理能力。當前所處的第二階段"自主行動",則要求AI連接真實世界數據,為進化創造條件。而第三階段"自我迭代"才是關鍵突破點:AI需要直接從物理世界的原始傳感器數據中學習,同時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為自身模型升級搭建訓練環境、優化數據流程,最終實現智能的質變。
在技術實現層面,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發布了通義模型家族的七項重大更新。旗艦模型Qwen3-Max預訓練數據量達36T tokens,參數超萬億,在工具調用和編程能力評測中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更引人注目的是下一代架構Qwen3-Next,其80B參數模型通過混合注意力等技術,僅需激活3B參數就能達到235B模型的性能,訓練成本降低超90%,長文本推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
專項模型升級同樣令人矚目:編程模型Qwen3-Coder與頂尖代碼系統聯合訓練,代碼生成能力顯著提升;視覺理解模型Qwen3-VL實現"所見即所得"的界面操作能力;全模態模型Qwen3-Omni首次完成音、視、文多模態混合訓練;視頻生成模型通義萬相Wan2.5實現音畫同步,視頻時長提升至10秒。這些技術突破為AI連接真實世界提供了關鍵"傳感器",使智能體從虛擬空間走向物理世界成為可能。
圍繞Agent開發,阿里云構建了完整的技術棧與生態服務體系。全鏈路大模型服務與開發平臺"阿里云百煉"提供從高代碼到低代碼的全方位支持,新發布的ModelStudio-ADK框架讓專業開發者能構建復雜智能體,升級后的ModelStudio-ADP平臺則使業務人員可快速創建場景化應用。配合無影AgentBay等企業級組件,解決了算力調用、安全沙箱等核心難題。目前已有超過20萬開發者在平臺上構建了80萬個智能體,形成蓬勃發展的生態。
這種技術布局正在深刻改變各行業。在金融領域,通義大模型已覆蓋九成國家級銀行和全部股份制銀行,工商銀行推出的"商戶智能審核助手"大幅提升業務效率。汽車行業公共云業務增速達132%,支撐95%中國車企進行智能化升級。網易雷火的開發Agent將研發效率提升50%,三一重工的"維修助手"顯著提高故障排查速度,西門子工業系統已能自主完成復雜生產任務。
支撐這場變革的是阿里云打造的"下一代計算機"——超級AI云。全新發布的磐久128超節點AI服務器單柜支持128個計算芯片,推理能力提升50%。配合HPN 8.0網絡架構和升級的CPFS存儲系統,形成支持10萬卡互聯的智算集群。人工智能平臺PAI與通義大模型的深度協同,使模型訓練效率提升3倍,推理吞吐量增加71%。據Omdia報告,阿里云在中國AI云市場占據領先地位,AI相關收入連續8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