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驍龍峰會迎來了一個關鍵轉折點——高通不僅首次將活動場地擴展至美國夏威夷與中國北京雙會場,更在峰會首日以一場關于AI未來的戰略宣示取代了傳統的新品發布。高通總裁兼CEO安蒙在演講中明確提出,驍龍正邁入"AI無處不在"的新階段,而這一變革的起點,正是高通成立十周年之際發布的驍龍835芯片。
從手機芯片到覆蓋可穿戴設備、PC、汽車的全方位技術布局,驍龍的進化軌跡印證了高通對技術趨勢的精準把握。安蒙宣布,高通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AI技術的普及,其戰略藍圖已通過多年技術積累逐步落地:2011年布局邊緣計算,2022年展示AI實時語義理解能力,2023年實現手機端Stable Diffusion大模型本地運行,2024年推出安卓手機多模態大模型。這些技術突破為當前AI規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礎。
安蒙重點闡述了支撐AI普及的六大技術趨勢。其中"AI即新UI"的論斷顛覆了傳統人機交互邏輯——當AI能夠理解用戶的語言、視覺輸入及所處情境時,用戶界面將圍繞人的需求動態調整。這種轉變使得終端設備必須具備邊緣計算能力,因為"UI必須存在于人類所在之處"。
在設備生態層面,安蒙預言個人計算將從"智能手機中心"轉向"智能體中心"。傳統模式下,智能手表、耳機等設備僅作為手機功能的延伸,而未來AI智能體將成為跨設備交互的核心。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完成復雜操作,例如直接讓AI處理名片信息、安排會議并支付賬單。這種變革不會導致手機消失,但會重塑其角色——手機將成為智能體的重要算力與連接支撐。
技術架構的革新是支撐新體驗的關鍵。高通提出需要重構處理器-操作系統-應用的三層模型,建立以智能體為核心、整合情境記憶的新架構。具體到芯片層面,高通將開發具備情境感知能力的調制解調器、優化內存架構、打造超低功耗AI處理器,確保AI服務能夠持續在線。
在AI模型部署方面,高通堅持"混合AI"路線。云端負責模型訓練與微調,邊緣設備提供即時響應與個性化服務。這種架構已獲得行業認可,多家AI企業開始采用云端大模型與邊緣小模型協同工作的方案。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邊緣數據的戰略價值——未來邊緣設備產生的情境數據將遠超現有訓練數據集,形成持續優化的智能網絡。
連接技術的進化同樣關鍵。安蒙透露,高通正在研發的6G技術將突破傳統通信范疇,構建具備感知能力的智能網絡。這種"AI原生"的6G不僅能實現速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成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高通計劃在2028年前推出預商用6G設備。
為驗證技術戰略的可行性,安蒙邀請Google設備與服務高級副總裁Rick Osterloh展開對話。雙方回顧了自2006年以來的合作歷程,從安卓系統早期開發到當前Gemini大模型在驍龍平臺的深度優化。Rick展示了混合AI架構的實際應用:終端側運行的Gemini Nano V3模型已實現電話詐騙檢測、智能輸入等本地功能。這種合作模式正擴展至XR設備、汽車數字座艙及PC領域,形成跨設備生態。
現場演示環節,兩個智能體Pulse與Vella的協同工作直觀呈現了未來場景。當安蒙提出舉辦十周年派對的需求后,Pulse迅速完成嘉賓篩選與場地規劃,并在發現日程沖突時主動建議"就地舉辦";Vella則即時生成裝飾圖案,通過活動App向觀眾發送個性化通知。整個過程展示了智能體理解意圖、主動規劃、跨設備協作的能力。
這場沒有發布新芯片的峰會,實則傳遞了更深遠的技術變革信號。高通通過重構人機交互模式、設備生態體系與技術基礎設施,正在為個人計算領域制定新的游戲規則。當行業還在討論AI應用場景時,高通已通過具體技術路徑與生態合作,展現出引領產業變革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