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云棲大會的舞臺上,阿里巴巴再次成為全球AI領域的焦點。公司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在演講中提出,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操作系統,逐步取代當前操作系統的主導地位,而超級AI云則有望成為新一代計算基礎設施的核心。他預測,未來全球可能僅存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這一論斷引發了行業廣泛關注。
基于這一戰略判斷,阿里巴巴選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模型開源領域加大投入。其目標是通過全棧自研和聯合創新,構建覆蓋模型層與算力層的完整生態,最終成為"AI時代的安卓"。這一決策背后,是公司對技術迭代速度和市場競爭格局的深刻理解——在OpenAI、谷歌等國際巨頭加速布局的背景下,唯有保持高速創新才能占據先機。
阿里云CTO周靖人在會后接受采訪時坦言,當前AI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家模型的能力差距正在縮小,真正的競爭焦點轉向系統架構與迭代效率。"模型與云的融合是必然趨勢,而阿里云是少數能同時實現大模型和云計算全棧自研的企業。"他強調,這種技術整合能力構成了公司的核心壁壘。
副總裁張啟進一步指出,阿里云的差異化優勢體現在三層布局:底層算力集群、中間層云服務架構、上層大模型體系。"全球范圍內,只有阿里和谷歌同時具備這三方面的完整能力。"據他透露,在中國500強企業中,已有超過70%采用生成式AI技術,其中阿里云的市場滲透率達53%,遠超競爭對手。
面對技術路線趨同的挑戰,阿里云選擇通過持續創新保持領先。周靖人透露,公司正在研發的AI超級計算機將實現基礎架構與模型架構的協同優化,確保大模型訓練效率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同時,通義千問系列模型已形成包含300多個子模型的完整譜系,其中通義千問3-MAX在最新全球榜單中位列第三。
在具體技術路徑上,阿里云強調系統級創新的重要性。周靖人以模型服務(MaaS)為例解釋:"真正的MaaS需要實現精度、吞吐、延遲、成本的四維優化,這背后是算法、架構、系統的深度協同。"他透露,通義實驗室通過開放創新機制,鼓勵研究人員在單點任務上突破極限,再將成果整合進整體模型架構。
對于Agent技術與大模型的融合,周靖人認為兩者將形成互補關系。"基礎模型會持續增強通用能力,但行業應用仍需專用Agent實現工具調用和業務調優。"他以百煉平臺為例,說明核心Agent能力正在逐步集成到通義千問等模型中,形成"通用+專用"的復合體系。
在市場競爭策略方面,張啟強調阿里云的國際化布局。他指出,Salesforce、SAP等國際企業已將阿里云列為亞洲市場首選合作伙伴,這得益于公司兼具國際競爭力與中國市場深度的雙重優勢。"我們正在通過全棧能力輸出,重塑全球AI云市場格局。"
當被問及如何保持技術前瞻性時,周靖人指出,AI模型的發展仍存在大量未解難題,包括多模態記憶管理、自主學習機制、復雜場景處理等。"從數學推理到工具接入,從模型結構到訓練范式,每個環節都可能引發變革。"他透露,阿里云正在構建模型持續學習系統,通過與現實世界的交互反饋實現自我進化。
對于開發者生態建設,周靖人表示提供多樣化模型選擇是關鍵戰略。"不同場景需要不同參數規模的模型,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生態,與開發者共同推動AI技術落地。"據他介紹,通義實驗室已建立優先級管理機制,確保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