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云棲大會的聚光燈下,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以一場擲地有聲的演講,向全球科技界拋出重磅宣言:通用人工智能(AGI)僅是起點,具備自我進化能力、全面超越人類認知的超級人工智能(ASI)才是終極愿景。這一戰略定位,標志著阿里巴巴正式將技術革命推向深水區。
為實現ASI目標,阿里巴巴同步推進兩大戰略工程:其一,將通義千問大模型開源體系打造為"AI時代的操作系統",通過開放生態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建技術生態;其二,投入建設"超級AI云",構建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的垂直整合計算架構。兩項工程形成技術雙輪驅動,為ASI進化提供算力與生態支撐。
資本市場的反應印證了戰略的前瞻性。伴隨阿里巴巴宣布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的計劃,其美股股價在兩年間從68美元低位飆升至165美元,漲幅超過200%,市值重返中國科技股前列。高盛、摩根大通等頂級投行連續上調目標價,特別指出其"全棧AI技術棧"和"公共云優先"戰略形成的雙重壁壘。
這場技術復興運動始于2023年的關鍵轉折。面對市場競爭加劇、監管環境變化等多重挑戰,阿里巴巴股價一度觸及歷史低點。技術出身的吳泳銘臨危受命,在就任第三天即發布全員信,8次提及"AI"關鍵詞,明確將人工智能定位為集團核心戰略方向。這種果斷決策,在經歷數年波折的投資者群體中引發謹慎樂觀。
戰略落地首年即見成效。通過實施"公共云優先"戰略,阿里巴巴砍掉大量低效定制化項目,將資源集中投入高毛利核心產品。這一"外科手術式"調整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阿里云季度收入增速從個位數反彈至26%,AI相關業務連續8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占外部商業化收入比例突破20%。
在夯實財務基礎的同時,阿里巴巴構建起覆蓋芯片、服務器、網絡的完整技術棧。其自研的磐久AI服務器集群、CPFS智能存儲系統和HPN7.0網絡架構,共同組成支撐ASI訓練的"超級計算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財報中首次披露的芯片"PlanB"計劃,通過建立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為長期技術競爭筑起護城河。
通義大模型家族的開源戰略成為生態建設的關鍵突破口。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開源300余個模型版本,衍生出超過17萬個定制模型,形成全球最大的AI開發者生態。這種"技術普惠"策略不僅降低了AI應用門檻,更通過海量場景反饋持續優化模型能力,形成技術演進的良性循環。
在應用層,阿里巴巴正將AI能力深度融入業務場景。ToC端,夸克瀏覽器升級為"AI超級框",滿足2億用戶的智能交互需求;高德地圖推出AI出行助手"小高",實現從工具到生活伴侶的轉型。ToB領域,釘釘探索Agent驅動的智能辦公模式,重構企業協同效率。這些應用不僅創造商業價值,更為模型訓練提供關鍵數據燃料。
第三方機構數據印證了阿里巴巴的領先地位。Omdia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國AI云市場占據35.8%份額,超第二至四名總和;IDC數據表明其在中國GenAIIaaS市場以23.5%份額位居首位;沙利文研究指出通義模型在企業調用量市場占比達17.7%。在《財富》中國500強企業中,阿里云的生成式AI滲透率高達53%。
這場由技術驅動的變革,正在重塑中國科技產業的競爭格局。通過將戰略重心回歸"技術立業"本源,阿里巴巴不僅實現了自身業務的V型反轉,更成為中國AI時代基礎設施的核心提供者。當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表達信任時,這家科技巨頭已悄然完成從商業公司到技術平臺的身份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