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迪士尼、康卡斯特旗下環球影業及華納兄弟探索公司三大好萊塢巨頭聯合向加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目標直指中國人工智能企業MiniMax。這場由119頁起訴書支撐的版權爭議,將焦點集中在MiniMax旗下圖像與視頻生成服務“海螺AI”的侵權行為上。
作為國內大模型領域的“AI六小虎”之一,MiniMax憑借多模態技術路線在海外市場快速擴張。其官網數據顯示,產品已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用戶超1.57億。然而,這場突如其來的法律風暴,不僅可能引發數億美元的賠償,更將對其上市進程造成直接沖擊。
訴訟核心指向海螺AI的生成內容涉嫌侵犯多個知名IP版權。起訴書詳細列舉了用戶通過輸入“達斯·維德在死星上行走”等提示詞,即可獲得包含蜘蛛俠、蝙蝠俠、小黃人等受版權保護角色的高質量視頻。這些角色分別屬于索尼(蜘蛛俠)、華納兄弟(蝙蝠俠)和環球影業(小黃人)的版權資產。
原告方指控MiniMax構建了“盜版商業模式”,通過系統性復制受保護角色訓練AI系統,并利用生成內容實現商業獲利。值得注意的是,三大工作室此前已向MiniMax發送停止侵權函,但未獲得實質性回應。這種“無視警告”的態度,成為觸發法律行動的關鍵因素。
從法律訴求看,原告要求MiniMax交出侵權所得利潤并賠償損失,或按《美國版權法》對每項被侵權作品判處最高15萬美元法定賠償金。法院禁令可能禁止MiniMax繼續使用相關作品訓練AI,并要求其服務停止生成相似IP內容。若敗訴,這家年營收約7000萬美元的企業將面臨巨大財務壓力,甚至可能需要重構核心模型。
在訴訟爆發前,MiniMax的海外市場表現堪稱亮眼。2025年1月,其海螺AI視頻網站訪問量登頂全球榜首;6月,Hailuo02模型在國際測評中排名全球第二。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為全球創作者生成超3.7億個視頻,服務覆蓋超200個國家。但海外市場的合規風險始終如影隨形——去年11月,其虛擬陪伴應用Talkie就因觸及監管紅線,相繼被日本、美國應用商店下架。
然而,這種依賴C端應用的商業模式正面臨多重挑戰。國內市場方面,Talkie的“角色陪伴+抽卡付費”模式因文化差異和監管限制遭遇水土不服,其國內版“星野”收入遠低于預期。與此同時,快手、百度、阿里等巨頭加速布局情感陪伴賽道,資源投入與渠道覆蓋的差距使MiniMax難以抗衡。盡管星野幾乎復刻了Talkie的玩法,但市場聲量未達預期。
技術層面,MiniMax選擇以多模態能力構建核心模型,陸續推出大語言、語音生成、視頻生成及圖文理解模型。這種復雜路線增加了研發難度與算力消耗,試錯成本顯著提升。今年6月,公司在一周內連續發布開源推理模型MiniMax-M1、視頻生成模型Hailuo02等五款產品,并通過收購深圳AI視頻創企鹿影科技拓展用戶群體,但效果仍有待市場驗證。
資本市場方面,MiniMax正加速推進上市進程。7月,其完成近3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超40億美元,成為國內大模型領域估值最高的兩家企業之一。此前有消息稱,公司計劃最早于今年在港股上市,并已聘請財務顧問。但想成為“國內大模型創業企業第一股”,需解決現金流穩定與合規風險等核心問題。
當前,MiniMax的收入結構仍顯單一,主要依賴Talkie的廣告與訂閱模式。海螺AI雖被寄予厚望,但多起法律訴訟可能影響其擴張速度。在技術迭代與商業變現的雙重壓力下,這家初創企業需要重新平衡創新與合規的邊界,以應對上市路上的重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