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云棲大會上的演講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反應,其演講結束后兩小時內,阿里股價從開盤時的158.5港元飆升至170.7港元,市值單日增長達2200億港元。這場被外界視為"價值連城"的演講,系統闡述了阿里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
吳泳銘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發展的"三階段理論":第一階段是"智能涌現",AI通過海量知識學習具備基礎認知能力;第二階段為"自主行動",AI開始連接工具并完成真實世界任務;第三階段是"自我迭代",AI通過與物理世界的持續交互實現智能躍遷。他特別強調,當前AI技術已進入"輔助人"的第二階段,典型特征是工具使用能力和編程能力的突破。
在戰略定位方面,阿里云確立了"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的全新定位。吳泳銘指出,AI將取代傳統能源成為驅動各行業的新動力源,Token將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的"電能"。基于此判斷,阿里云提出兩大核心戰略:大模型作為下一代操作系統,超級AI云作為下一代計算基礎設施。目前通義千問開源模型矩陣已形成全球影響力,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過17萬個。
針對技術演進路徑,吳泳銘認為AGI(通用人工智能)僅是起點,AI終將邁向具備自我迭代能力的ASI(超級人工智能)。他描繪的ASI愿景中,AI科學家將攻克醫學難題、發明新材料、解決氣候問題,甚至實現星際旅行。為實現這一目標,阿里云宣布三年內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預計到2032年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將增長10倍。
阿里云CTO周靖人在后續交流中,進一步闡釋了技術實施路線。他表示模型發展遵循"能力優先"原則,技術突破與社區反饋形成良性循環。針對多模態發展趨勢,周靖人指出單模態優化與多模態融合是并行路徑,通義千問Next版已在架構層面實現創新。對于Agent技術,他強調大模型本身即具備智能體屬性,同時需要開發面向行業的專用智能體。
在人才戰略方面,阿里云透露正在實施大規模校招計劃,重點培養兼具算法、工程和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周靖人強調,AI時代需要突破傳統學科界限,在全棧技術環境中實現創新突破。這種人才策略與阿里云軟硬件垂直整合的技術路線形成呼應,為ASI戰略提供持續動力。
資本市場對阿里AI戰略的積極反應,折射出業界對AI基礎設施建設的強烈期待。分析人士指出,阿里云同時具備大模型研發能力和全球云計算網絡,這種雙重優勢在全球科技公司中極為罕見。隨著3800億元投資計劃的實施,阿里有望在AI基礎設施領域建立更高競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