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比亞迪DM混動技術憑借持續創新,再次獲得學術界高度認可——其第五代DM技術成功入選清華大學2025年版《汽車構造——動力系統》教材封面。這是繼2021年第四代DM技術登上《汽車動力系統原理》封面后,比亞迪混動技術第二次獲此殊榮,標志著中國企業在全球混動技術領域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材編委會透露,此次遴選封面技術時,著重考察技術的行業代表性、教學示范價值及創新突破性。相較于2021年版教材聚焦內燃機與電驅動基礎理論,2025年版更強調實物結構解析與技術集成應用。第五代DM技術憑借其AI能耗管理策略與2.6L/100km的虧電油耗表現,成為展示現代混動系統智能化發展的理想案例。
技術迭代軌跡顯示,比亞迪混動技術始終保持高速進化。2021年第四代DM技術以"電驅優先"架構打破傳統混動模式,將綜合工況油耗降至3.8L/100km;2024年第五代技術通過熱效率46.06%的發動機與EHS電混系統協同,實現2.9L/100km的行業新低;2025年進一步融合AI大模型后,系統能根據路況、駕駛習慣實時調整能量分配策略,使油耗再降0.3L。這種持續突破的背后,是比亞迪近20年投入超千億元研發資金、累計獲得新能源領域專利超4.8萬件的深厚積淀。
市場表現印證了技術領先性。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以211.3萬輛國內銷量、47.2萬輛海外銷量穩居全球新能源車企榜首,其中插混車型占比達58%。據中汽信科統計,比亞迪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的專利授權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其DM-i超級混動系統已搭載于超過30款車型,覆蓋10-30萬元價格區間。
學術認可與市場成功的雙重驗證,推動比亞迪技術影響力向基礎教育領域延伸。近年來,其混動系統原理多次出現在中小學科學教材、物理試題及高考技術科目中,成為青少年理解新能源技術的典型案例。這種從實驗室到課堂、從高校到考場的全面滲透,折射出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話語權的實質性提升。
對比國際混動技術發展路徑可見,過去二十年全球高校教材多以豐田THS系統為經典案例。而今,比亞迪通過"以電為主"的技術路線重構混動架構,用五年時間完成從技術追趕到標準制定的轉變。清華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指出:"DM技術的兩次入選,標志著中國企業在混動領域已建立完整的技術體系,其智能化能量管理策略代表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第五代DM技術通過OTA實現持續升級,以及海豹07 DM-i、秦L DM-i等新車型的全球投放,比亞迪正以技術輸出者的姿態重塑產業格局。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專利數量與市場占有率上,更在于中國標準開始影響全球混動技術演進方向——從日本主導的功率分流模式,到歐洲主推的P2架構,再到中國創新的雙電機串并聯系統,全球混動技術路線圖正在被重新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