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上,高德地圖董事長劉振飛透露,高德地圖調用北斗衛星的日定位量已超過9000億次,這一數據體現了北斗系統在民用領域的廣泛應用。
劉振飛介紹,高德地圖早在多年前就已全面轉向以北斗為主導的導航定位服務,成為北斗技術在民用場景中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應用之一。這一轉變不僅提升了定位精度,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可靠的導航體驗。
通過高德開放平臺,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被提供給眾多企業伙伴和開發者,助力他們打造與出行和位置相關的服務。目前,已有超過40萬個應用程序使用高德開放平臺的服務,開發者數量接近300萬人。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高德開始探索北斗與AI結合的可能性。劉振飛表示,這種結合催生了空間智能這一概念。空間智能是一種能夠理解和預測現實世界復雜性的AI技術,被認為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
今年8月,高德地圖全面轉向空間智能,并推出了全球首個AI原生地圖應用——高德地圖2025。這款應用將AI從二維空間拓展到三維空間,從簡單的對話工具升級為能夠主動提供幫助的行動伙伴。
高德地圖2025中的AI助手“小高老師”能夠通過調用多個子智能體和工具,為用戶量身定制最優出行方案。上線僅一個月,“小高老師”的單日調用量就突破了12億次,月活躍用戶超過4億。
高德新推出的掃街榜功能也依賴于北斗和空間智能技術。該功能將龐大的出行數據轉化為客觀的線下服務評分,為用戶提供參考。上線首日,使用該榜單的用戶規模就超過了4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