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未來三年將投入3800億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決策標志著阿里云在AI領域的布局進入全新階段,旨在通過超大規模投入構建支撐超級人工智能(ASI)發展的核心能力。
吳泳銘在主題演講中指出,通用人工智能(AGI)并非技術演進的終點,而是通往超級人工智能的起點。他描繪了AI發展的三階段路徑:首先通過海量知識學習實現"智能涌現",繼而掌握工具使用與編程能力完成"自主行動",最終通過物理世界交互實現"自我迭代"。當前行業正處于第二階段,AI已具備輔助人類完成復雜任務的能力。
作為戰略實施的關鍵舉措,阿里云宣布通義千問開源模型矩陣持續擴大。目前該平臺已開源300余款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過17萬個,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開源生態。這種開放策略旨在加速技術普及,通過開發者社區的集體創新推動AI應用落地。
在基礎設施層面,阿里云正構建被稱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云。隨著AI計算需求從CPU轉向GPU架構,新型計算體系對算力密度、網絡效率和集群規模提出更高要求。吳泳銘預測,未來全球將形成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阿里云致力于成為其中之一。
技術演進路線圖顯示,AI發展正經歷關鍵轉折點。過去三年間,AI智力水平從高中生快速提升至博士生階段,在數學競賽、編程能力等領域展現突破性進展。全球AI行業投資額已超400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累計投入將達4萬億美元,這種空前投入正在催生更強大的模型架構。
能源需求成為制約AI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規劃,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將較2022年增長10倍。為應對這一挑戰,阿里云正在研發新一代AI超級計算機,通過軟硬件垂直整合實現計算效率最大化。該平臺將同時部署最先進的AI基礎設施和模型架構,確保開發者獲得最優使用體驗。
在應用生態構建方面,阿里云推出百煉模型服務平臺和AgentBay運行環境,提供從模型定制到Agent開發的完整工具鏈。開發者可通過自然語言創建智能體,實現復雜任務的自動化處理。這種變革將使軟件開發門檻大幅降低,潛在開發者規模從千萬級擴展至億級。
對于AI與人類的關系,吳泳銘持樂觀態度。他以編程場景為例,指出未來人類可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在12小時內完成傳統需要數周的系統開發。隨著每個家庭、工廠配備數百個智能體和機器人,人類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智力放大效應,能夠專注于更高層次的創造活動。
這場由AI驅動的智能化革命正在重塑技術格局。阿里云作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通過提供領先的模型能力、全球計算網絡和開發者友好服務,致力于成為ASI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者。這項3800億元的投入計劃,不僅體現了企業對技術趨勢的判斷,更預示著整個IT產業即將迎來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