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近日透露,小米在戰略層面做出了兩個重大決策——造車與重啟自研芯片,二者幾乎同步推進,且均投入了小米前十年積累的全部資源。他坦言,同時推進這兩大項目如同“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壓力不言而喻。
小米的自研芯片之路始于2014年10月。當時,小米成立松果電子,正式開啟手機芯片研發。2017年2月,首款自研SoC芯片澎湃S1問世,采用28nm工藝,并搭載于小米5C手機。然而,這款手機的市場表現未達預期,后續的澎湃S2因技術瓶頸和供應鏈問題被迫擱置,甚至一度傳出流片失敗的消息,導致小米在核心系統級芯片領域的進展一度放緩。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這一年,小米不僅組建了玄戒技術公司,還引進了高通前高管秦牧云等頂尖人才,重啟SoC研發。同年,小米推出了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和充電管理芯片澎湃P1,2022年又發布了澎湃G1電池管理芯片,逐步構建起覆蓋手機核心功能的芯片矩陣。截至2025年4月底,玄戒技術的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135億元人民幣。經過四年攻關,玄戒O1終于在2025年5月實現量產。
與此同時,小米的造車計劃也在2021年正式立項。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和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相繼成立,標志著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2022年4月,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在北京亦莊開工建設,預計年產量達30萬輛。2023年,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2300人。2024年3月28日,小米首款車型小米SU7正式發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2025年6月26日,小米又推出了首款SUV車型小米YU7,進一步豐富其產品線。